志学网
搜索

  • 夏秋季节传染病试题

    【导语】志学网为您提供夏秋季节传染病试题的最新信息,更多夏秋季节传染病试题的相关内容请访问志学网 传染病学(副高) 频道

  • 夏秋季发病较多的传染病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夏秋季发病较多的传染病有回归热病理变化主要以下列哪种脏器损害最为显著 ( )发生于隐性感染之后的病原携带者称为关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下列哪项不正确口淡多见于( )关于中毒性痢疾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不恰当的囊虫病临床分型为正常成人的脉率是神经型食物中毒治疗包括患者,女性,29岁,咳嗽、咯血伴有发热二周
  • 传染病学(副高)2024考试试题(0H)

  • 幼儿急疹发病多见于囊尾蚴病的唯一传染源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型乙脑患者极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见的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有下列关于麻疹并发支气管肺炎的叙述,正确的是()疟疾的根治下列哪项错误()关于霍乱,...
  •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为主 ( )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为主 ( )患者,女性,38岁,前8天发热,食欲不振,尿黄6天,眼黄不断加深、恶心、呕吐5天,躁动不安1天,扑翼样震颤(+)。
  • 2023卫生传染病医学副高职称试题答案公布(04.11)

  • 30%我国有少数HIV-2型感染者无眼#脑积水#脊柱裂#脑畸形#腭裂#寒、痛、宿食#宿食、瘀血表证、瘀血、痰饮寒、痛、痰饮寒、痛H抗体O抗体Vi抗体#O抗体加Vi抗体H抗体加Vi抗体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 2024传染病副高卫生职称模拟考试冲刺试题203

  • 关于登革热的实验室确诊标准,描述正确的是()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于多少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不包括皮肤炭疽局部清洗多选用()关于伤寒杆菌,说法错误的是()正常人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手少阳三焦...
  • 2024传染病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考试试题(3Y)

  • )弯曲菌的理化特点为()何种酶在阻塞性黄疸和肝癌时,活性明显升高脆弱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黑色素荚膜甘露糖蛋白荚膜多糖#甘露醇外毒素三代头孢菌素苯唑青霉素或氯唑青霉素罗红霉素万古霉素#阿米...
  • 传染病高级职称(副高)2024备考模拟试题145

  • 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是由于吞入其常见呼吸系统真菌病中的肺孢子菌病,临床症状轻重缓急不一,最终常导致____________和呼吸衰竭男,27岁,突起高热、抽搐、昏迷、颈硬,贫血、脾肿大,血压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哪些疾病的治疗首选...
  • 卫生2023传染病副高医学职称考试题62

  •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下列哪种疾病罕见病原携带状态()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下列哪些药物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作用稳定()TIBC可用于间接检测能治皮肤瘾疹、瘙痒的穴位有()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源()...
  • 卫生资格2024传染病学副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题312

  • #肺内可能合并感染合并肺外结核同时患有其他发热性疾病抗结核药量相对不足恶心、呕吐发热#咳嗽腹泻呼吸困难分批出现,分布于头面部多见于出汗较多者多在2~4天内消失#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褪色#直径约2~4mm,多在10个以内#春夏季...
  • 2025卫生职称传染病医学副高职称试题正确答案(01.03)

  • ,高血压的标准是属于乙型脑炎传染源的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布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为()躯干巩膜、软腭黏膜#手掌、脚掌耳廓四肢肢端呼吸道痰阻异物阻塞喉部肺部感染低钠性脑病#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微生态制剂...
  • 传染病副高高级职称2024试题全部答案(11.05)

  • 囊尾蚴常寄生的人体部位不包括伤寒第1次菌血症期属于()炭疽皮肤损害的典型特征是()患者间日寒战、高热、大汗发作7天,脾在肋下1.5cm,质硬,血中查到间日疟原虫,患者10个月前曾有类似症状未经治疗,10天后自行缓解,应考虑为()寄生在人体...
  • 下面哪一类荧光核型不是抗核抗体的荧光核型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下面哪一类荧光核型不是抗核抗体的荧光核型关于弯曲菌感染正确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取得显著效果的免疫制剂有周边型 均质型 斑点型 核仁型 中心型#回肠弯曲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空肠弯曲菌夏秋季多见# 胎儿弯曲菌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者# 胎儿弯曲菌多表现为肠外改变# 空肠弯曲菌主要引起肠黏膜局部病变
  • 固本止崩汤主要适用于( )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固本止崩汤主要适用于( )属祛邪治法的是( )夏秋季发病较多的传染病有腰背剧痛伴高热、肢体运动障碍,最可能的疾病是崩漏血热妄行型 崩漏瘀滞冲任型 崩漏脾气不足型# 崩漏肾阳虚型 崩漏肾阴虚型发汗# 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扶阳以制阴 壮水之主伤寒# 霍乱# 细菌性痢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特点,错误的是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发病前多有流行病学史 青少年患者多见起病急骤 高热、抽搐 颅内高压 无腹痛、腹泻症状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格需氧的革兰阳性双球菌 严格需氧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厌氧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厌氧的革兰阳性双球菌 革兰阴性双球菌,兼性厌氧菌泻吐期和恢复期 泻吐期和反应期 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和恢复及反应期# 脱水虚脱期和反应期 发热期、泻吐期和反应期强制管理传染病# 严格管理传染病 监测管理传染病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蛋白质 核糖核酸# DNA T淋巴细胞 包膜咽喉结核 甲亢性肌病# 食管癌 纵隔占位病变
  • 男,60岁,发热、流涕、头痛、全身酸痛3天,咳痰、呼吸困难1天,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不属于泄泻的病因的是( )下列有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哪项是错误的妊娠恶阻的证型包括( )反映肝实质细胞损伤的血清酶包括红细胞变形能力差的是手指指间关节侧方肿胀见于接诊后首先的紧急治疗措施是抗生素治疗 退热剂 检测血气、吸氧# 奥司他韦抗病毒 心电监护痰热内扰# 情志失调 饮食不 手足口病的流行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病。
  • 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常见的绦虫感染是 ( )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常见的绦虫感染是 ( )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下列概念哪一项错误关于二性霉素B,叙述错误的是嗜异凝集试验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检测方法之一,其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效价应高于短膜壳绦虫病 牛肉绦虫病 猪肉绦虫病# 长膜壳绦虫病 阔裂头绦虫病7、8、9三个月# 夏季 冬春季节 9、10、11三个月 夏秋季节人是动物蠕虫的转续宿主 蠕虫蚴在皮肤中移行出现匐行疹 动物不可能是转续宿主# 转续宿主又称等待宿主 通过转续宿主传播寄生虫病的方式称转续传播属于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发挥抗菌作用# 对土曲霉、外曲霉有效 包括去氧胆酸盐和脂制剂
  • 隐孢子虫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 ( )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与年龄相关 与治疗早晚相关 与有无并发症相关 虱传回归热病死率高于蜱传回归热 儿童预后极差#发达国家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野生动物 部分外貌健康的犬也可传播狂犬病 我国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 死亡的病犬不会传播狂犬病# 病犬通过咬伤而传播疾病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流行季节以夏秋季 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 医疗、教学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 从事传染病预防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气虚证 血虚证 寒证 阴虚证# 阳虚证病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亦有再感染的报告。
  • 传染病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考试考试试题试卷(9Q)

  • 正确的处理应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常见表现是伤寒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侵袭性曲霉病典型影像学改变是脑、脑膜炎#颅神经炎#三叉神经炎末梢神经炎#骶神经炎急性重型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黄疸出血型急性菌痢急性...
  • 2024卫生传染病高级职称(副高)冲刺密卷多选题解析(07.02)

  • 抗-HIV感染的非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不包括()关于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的描述,下列哪几项正确()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出现最多的是阿米巴肝脓肿外科手术引流的指征是()流脑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最有意义...
  • 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 )

  • 所属分类: 卫生 | 传染病学(副高)
  • 正确的是 ( )女性,30岁,身高164cm,体重75kg,BMI27.9,该患者属于以下哪种拉米夫定最主要的缺点是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关于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的描述,下列哪几项正确( )血证的主要病因为( )下列为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处于潜伏性感染状态者就是病原携带者消瘦 1级肥胖 2级肥胖 超重# 正常不能同时抑制HIV和HBV 与蛋白酶抑制剂不能搭配 HIV易发生耐药# 与齐多夫定拮抗 不良反应较多蜱叮咬传播# 血液或体液传播# 胎盘传播 呼吸道传播 经污染的食物传播传染源为感染病毒的人和禽类动物 常年可见,夏秋季多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