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混合不均匀 可溶性成分的迁移
AC
题目:片剂中的药物含量不均匀主要原因是
解析:片剂含量不均匀的原因:片重差异过大、混合不均匀、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小剂量的药,混合不均匀和可溶性成分的迁移是片剂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的两个主要原因。尤其当片剂含有可溶性色素,色素迁移到颗粒的外表面,形成“色斑”。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欲评价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可借助的方法是
药效学、药剂学、药动学、临床疗效
解析: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原则包括药效学评价、药剂学评价、药动学评价、临床疗效评价。
[多选题]热原的耐热性较强,下列条件中可以彻底破坏热原的是
180℃,4小时
250℃,45分钟
650℃,1分钟
解析:热原的耐热性较强,但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多选题]粉碎的目的是
增加药物的有效面积
调节药物粉末流动性
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物的均匀性
[多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可被水解
青霉素钠
环磷酰胺
氢氯噻嗪
解析:青霉素钠的β-内酰胺环很不稳定,易于水解,同时6-取代酰氨基也可被水解。环磷酰胺具有环状的磷酰胺结构,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发生水解脱氨的反应。氢氯噻嗪在碱性溶液中可水解为4-氯-6-氨基-间-苯二磺酰胺和甲醛。吡哌酸和布洛芬的分子结构中均不含有可被水解的结构。
[单选题]在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白细胞(WBC)计数减少,须考虑( )。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百分率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伤寒、副伤寒)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及流行性感冒。②物理化学损害,如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铅、汞等,应用化学药物如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③血液病如再障、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等。④过敏性休克、重度恶病质。⑤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第①点可知,选项E符合题意。选项A、B、C、D中,白细胞(WBC)计数均增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多选题]同时具有分离和分析能力的分析方法是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解析:分离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动色谱法以及色谱-质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等联用方法。故选择BD。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025v8j.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