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超

C

题目:某男,45岁,慢性胰腺炎病史10年。近3个月中上腹持续疼痛,夜间加重,伴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查体:中上腹压痛,可扪及包块,表面不光滑,活动性差。

解析:B超(BUS)广泛应用于胰腺肿瘤的普查和筛选,可以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及浸润性生长、胰腺组织萎缩伴有胰管和胆管的扩张、肝脏的转移病灶等,故C检查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在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即胰腺自身消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酶有
  • 磷脂酶A2

    胰舒血管素

    激肽释放酶

    弹性蛋白酶

    胰脂肪酶

  • 解析:发病初期即伴有胰腺细胞的大量破坏,则胰腺可发生广泛的白体消化,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消化蛋白组织;磷脂酶A可使逆流胆汁中的卵磷脂变为溶血卵磷脂,致胰腺组织坏死;脂肪酶分解中性脂肪,产生脂肪酸,与血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即皂化斑。弹力纤维酶分解血管壁弹力纤维;胶原酶使胶原纤维溶解等

  • [单选题]腰痛的致病之本是( )
  • 肾虚


  • [多选题]胃溃疡并发大出血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措施
  • 去甲肾上腺素稀释口服

    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注射

  • 解析:1.近几年来亦有人用去甲基肾上腺素溶液由胃管注入,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2.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注。故CD正确。

  • [多选题]下列哪项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 慢性胃炎

    胃溃疡

    胃癌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解析: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胃癌也密切相关。故ABDE正确。

  • [多选题]以下叙述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相关( )
  • 常见病因有克罗恩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淋巴瘤、乳糜泻、嗜酸性胃肠炎、Menetrier病等

    低蛋白血症而无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均需注意该病诊断

    可有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降低

  • 解析:很多胃肠道疾病均能引起蛋白质丢失。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为: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3.肠淋巴管阻塞,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肠道炎症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临床表现有1.下肢水肿2.消化不良3.免疫功能降低4.低蛋白血症.故选:ABD。

  • [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况易合并真菌性食管炎( )
  • 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患者

    肿瘤大剂量化疗药物使用者

    HIV感染者

    严重糖尿病患者

  • 解析:真菌性食管炎的病因:1)肿瘤患者,并接受放射治疗或抗肿瘤药物治疗者。2)长期接受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者。3)糖尿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等。4)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有明显糜烂或溃疡者。5)艾滋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故选:ACDE。

  • [多选题]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内镜治疗方法包括
  • 局部喷洒法

    电凝或激光治疗

    局部注射

    血管夹

  • 解析:内镜治疗的再出血率低,输血次数少,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应积极采取内镜治疗。可采用:① 镜下局部止血:注射高渗盐水肾上腺素,即10 %盐水加人肾腺素1 mg 注射于出血病灶处,或喷洒5 %孟氏液,每次30 一50ml ;② 止血夹治疗:该疗法尤其适用于喷射状出血,其他止血方法效果不理想时,可采用止血夹止血。该疗法止血效果好,一般无再出血发生,无并发症,死亡率低。③ 套扎治疗:多用于食管静曲张出血,但近年来有人将其用于严重的食管贵门豁膜撕裂出血的病人。具有便宜、操作简单的优点,是治疗食管责门戮膜撕裂出血的一种新的选择。④ 内镜下硬化治疗:对于严重出血或再发出血的食管责门豁膜撕裂综合征,还可以采取内镜下硬化治疗,硬化剂采用0 . 01 %肾上腺素加1 %聚多卡醇。该疗法止血效果较好,但易引起并发症食管穿孔。⑤ 微波、激光止血。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126elk.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内科护理(正高) 口腔内科学(副高) 职业卫生(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麻醉学专业知识 妇产科主治 中药学(士) 放射医学(士)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