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C
鹤草芽入煎服
解析:(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单选题]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D
汗出与否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
正确答案 :E
足三里
解析:一、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本经脉另一分支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又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循行.png]
二、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和头、面、眼、鼻、口、齿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1.承泣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面痛、目翳等目疾;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3.地仓
定位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等局部病证。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4.颊车
定位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5.下关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 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部疾患。
操作 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6.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 平刺0.5~1寸。
7.人迎
定位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 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8.粱门
定位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操作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做大幅度提插。
9.天枢(大肠之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0.水道
定位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1.归来
定位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1.5寸。
1.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主治 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
操作 直刺1~2寸。
2.梁丘(郄穴)
定位 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 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 直刺1~1.2寸。
3.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神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 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4.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2寸。
5.条口
定位 上巨虚穴下2寸。
主治 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操作 直刺1~1.5寸。
6.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定位 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 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下肢痿痹;乳痈。
操作 直刺1~1.5寸。
7.丰隆(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 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8.解溪(经穴)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
操作 直刺0.5~1寸。
9.内庭(荥穴)
定位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10.厉兑 (井穴)
定位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
操作 浅刺0.1寸。
[单选题]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的骨度分寸是
正确答案 :E
18寸
解析:18寸,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来量取腧穴定位方法。可分作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3.横指同身寸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又名“一夫法”。
[手指同身寸.png]
[单选题]脑血栓形成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条动脉
正确答案 :C
大脑中动脉
[单选题]车前子、旋覆花入汤剂宜
正确答案 :C
布包煎
解析: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单选题]鸡内金入药最宜
正确答案 :B
研末冲服
解析:鸡内金
性能: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应用:
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肾虚遗精、遗尿。可固精缩尿止遗。2012
石淋证,胆结石。有化坚消石之功。
用法:煎服。研末服。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单选题]《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正确答案 :C
一阴一阳
[单选题]败毒散的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A
柴胡、前胡
解析: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桔梗 茯苓 人参 甘草(生姜 薄荷)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因正气素虚,复感风寒湿邪,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所致。
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臣以川芎,柴胡。佐以桔梗,枳壳,前胡,茯苓。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药。此外,方中人参亦属佐药。
人参,既扶正以助祛邪,又使祛邪不伤正。
[单选题]饮病的主脉是
正确答案 :B
偏弦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2o87ne.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