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慢性病或轻症患者

B

题目:口服给药较适用于(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充分考虑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其中给药途径,口服给药,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较注射方法略差,且易受制剂和机体等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本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较适用于慢性或轻症病人,不适用于危急、胃肠反应大的病人和吞咽有困难的老人与婴儿。故答案是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属于药学工作人员的使命和职责的是( )。
  • 不断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


  • [单选题]高钾血症病人禁用
  • 氨体舒通

  • 解析:解析:氨体舒通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药,具有排钠保钾的作用。

  • [单选题]关于乳剂基质的错误表述为( )。
  • 0/W型乳剂型软膏剂也称为“冷霜”


  • [单选题]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持久的强心苷类药物是( )。
  • 洋地黄毒苷


  • [单选题]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不包括( )。
  • 药物的颜色

  •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溶解的一般规律是相似者相溶,主要是指药物和溶剂的极性程度相似,则易溶。药物的极性决定于药物的结构。另外,许多结晶性药物因晶格排列不同,分子间引力也不同,使溶解度不同。晶格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大,化学稳定性强,溶解度小,反之,则溶解度大。如核黄素有三种晶型,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差较大,其中Ⅲ型的溶解度比I型大20倍。丁烯二酸的顺反结构,其晶格引力不同,溶解度也不同,顺式溶解度为l︰5,反式溶解度则为l︰150。因此,在药剂中,研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时,往往在药物结构和晶型上要注意深入研究,以增加药物溶解度。(2)溶剂的极性:溶液型药剂能保持均匀状态,主要是溶剂的作用。溶解的经验规则是相似者相溶。一般是极性溶质溶解于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溶剂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3)温度:影响溶解度的大小,除了溶质和溶剂的内在因素外,温度是很重要的外界因素。(4)粒子大小:一般药物的溶解度与其粒子大小无关。但当粒子很小 (<0.1mm)时,药物的溶解度就会随粒径减小而增大。(5)加入第三种物质:溶液中加入药物和溶剂以外的其他物质可改变溶解度,如助溶剂、增溶剂可增加药物溶解度,而盐酸黄连素溶液加入氯化钠,因同离子效应而降低溶解度,甚至析出结晶。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402r0z.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风湿病(正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职业病学(副高) 超声医学(副高) 理化检验技术(副高) 结核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1) 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1) 辽宁初级中药士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MRI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