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先进行动态显像获得局部灌注和血池影像,间隔一定的时间后再进行静态显像,这种联合显像的方法称为
  • 正确答案 :B
  • 多相显像


  • [单选题]辐射所致的细胞凋亡主要经历引发性刺激、下列哪种和死亡反应三个过程
  • 正确答案 :C
  • 滞后阶段调节


  • [单选题]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的著名科学家是
  • 正确答案 :A
  • Blumgart

  • 解析:1926年美国波士顿内科医师 Blumgart首先应用氡研究循环时间,第一次应用了示踪技术,后来又进行了多领域的生理、病理和药理研究,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 [单选题]显像剂是通过微血管栓塞和拦截的显像方法是
  • 正确答案 :D
  • 肺灌注显像


  • [单选题]骨显像图上最常见的异常表现是
  • 正确答案 :B
  • 放射性热区


  • [单选题]女性,20岁。高热伴左侧胸痛1周,经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关于加用激素的先决条件应是
  • 正确答案 :D
  • 抗结核药物治疗


  • [单选题]关于SPECT,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缺点是不能进行全身显像


  • [单选题]甲状腺合成甲状腺素需要
  • 正确答案 :C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是门电路心血池显像的适应证
  • 正确答案 :C
  • 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 解析:门电路心血池显像适应证:①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与功能状态。②观察左、右心室在负荷(运动或药物)试验下的心功能变化。③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病变受累的范围、程度和预后判断,以及药物或手术治疗的疗效判定。④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变化和预后判断;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活力判定。⑤室壁瘤的定位与大小的评估,对真性和假性室壁瘤的鉴别。⑥肥厚型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⑦心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左、右室功能变化及反流量测定。⑧监测心血管患者药物及介入性治疗前后心功能测定。⑨心律失常患者异常兴奋灶的定位及WPW(预激综合征)旁道的定位,手术或消融术疗效的观察。⑩观察癌症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后对心肌的毒性反应与监测。

  • [单选题]脑挫裂伤时在rCBF显像上可以出现
  • 正确答案 :C
  • 脑结构紊乱


  • [单选题]根据1989年1月13号国务院发布的《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核发部门不包括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 正确答案 :D
  • 卫生检疫部门


  • [单选题]有关放射性探测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基本原理建立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基础上


  • [单选题]以下哪种政策法规明确了放射性同位素在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的防护、监督与管理
  • 正确答案 :D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 [单选题]权重活度的定义公式为
  • 正确答案 :C
  • 权重活度=(最大日操作量×核素毒性权重系数)/操作性质修正系数


  • [单选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脑血流灌注显像典型表现为
  • 正确答案 :D
  • 局限性异常放射性减低


  • [单选题]关于示踪方法中“可测性”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放射性示踪剂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的代谢过程中,南于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断地衰变而放出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射线,这些射线可以用放射性探测仪器探测出来

  • 解析: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与相应的未标记化合物尽管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行为,但是它们的物理学性能却不同,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可发出各种不同的射线,且能够被放射性探测仪器所测定或被感光材料所记录。放射性示踪剂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的代谢过程中,由于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断地衰变而放出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射线,这些射线可以用放射性探测仪器探测出来,因而可以对标记的物质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及定位的研究。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主要取决于被标记物,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在整体示踪研究体系中主要起着示踪作用。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5939ly.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口腔内科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内科护理(正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消化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6) 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5)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1) 中医医师定期考核 儿科主治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