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2~14天

D

题目:切口裂开再缝合后拆线的时间是

解析:切口裂开多见于腹部及肢体邻近关节,常发生于手术后一周左右。切口裂开再缝合时应用的是减张缝线,拆除时间为12~14天。因此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不包括
  • 切口裂开

  • 解析:空气栓塞为肠外营养(PN)的技术性并发症,高血糖、低血糖及微量元素缺乏为PN的代谢性并发症;PN的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脓毒血症;应用PN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营养状况,利于术后切口愈合。

  • [单选题]控制间日疟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氯喹

  • 解析:2.伯氨喹能杀灭肝细胞内的疟原虫裂殖体和配子体,有抗复发和防止其传播的作用。

  • [单选题]最容易合并休克的骨折是
  • 股骨骨折

  • 解析:股骨骨折导致出血量大,易致休克。不同部位骨折的出血量为:肱骨骨折100~800ml,尺骨和桡骨50~400ml,股骨骨折300~2000ml,胫骨和腓骨骨折100~1000ml。

  • [单选题]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
  • 易化扩散

  • 解析:除肠黏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的转运(如红细胞、脑细胞等)为载体易化扩散。

  • [单选题]糖尿病的诊断是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
  • ≥11.1mmol/L

  • 解析: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OGTT试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PG)水平≥11.1mmol/L(200mg/dl)。故选D。

  • [单选题]在一项研究某药疗效的临床试验中,服用该药后治疗效果的指标表示为无效、好转、显效和痊愈,则此变量类型为
  • 定性变量

  • 解析:变量可分为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定量变量也称为数值变量,有连续和离散两种。定性变量也称分类变量,根据变量之间是否有顺序、等级、大小关系,可分为有序变量和名义变量。如果定性变量的类别之间呈现出顺序关系,则该变量就是有序变量,本题中从无效到痊愈是疾病治疗后进展的结果表现,是有序的,故而为有序变量,只有选定性变量这一选项。

  • [单选题]在细胞内调节糖异生反应的主要物质是
  • 2,6-二磷酸果糖

  • 解析:糖异生途径基本是糖酵解的逆反应过程。糖酵解途径中大多数反应是可逆的,但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必须通过其他的酶催化,才能越过这三个不可逆反应进行糖异生。①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反应由两步反应组成,分别由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乳酸、丙氨酸及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在进行糖异生时都需要通过这条通路。②1,6-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此反应由果糖二磷酸酶催化,从而越过了糖酵解中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第二个不可逆反应。③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此反应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从而越过了糖酵解中由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催化的第一个不可逆反应。由此可见,参与糖异生反应的关键酶有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而2,6-二磷酸果糖是调节糖异生的主要物质。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5j3kj.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分泌(正高) 针灸学(正高) 职业病学(正高) 神经内科学(副高) 输血技术(副高)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5)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营养(士)(代码:108) 主管护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