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右睾丸鞘膜积液
D
题目:患儿男,5岁。右侧阴囊包块,卧位不消失,右睾丸未扪及,透光试验阳性,正确的诊断是
解析:睾丸鞘膜积液的特点:卧位不消失,右睾丸无法扪及;交通鞘膜积液的特点:卧位消失,睾丸能触及;精索鞘膜积液的特点:卧位不消失,右睾丸可扪及。三者的透光试验都是阳性。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提示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增大的主要心电图改变是
双峰P波
解析:双峰P提示左心房增大,这是二尖瓣狭窄的主要心电图表现。
[单选题]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是
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解析:骨髓小粒中的铁称细胞外铁,细胞外铁是铁的"储存库",故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是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单选题]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解析:疟疾确诊有赖于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直接镜检,可发现疟原虫,简便而且准确。血涂片中未找到疟原虫者可行骨髓涂片检查,可增加敏感度。间接荧光抗体测定等其他选项多无特异性。
[单选题]符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特点的是
可防治高血压患者心肌细胞肥大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试题,考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特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生成,使其含量减少,以达到血管扩张、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的目的。还可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使血中缓激肽浓度增加,缓激肽可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作用较强,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压作用,适用于各型高血压,长期服用无耐受性。降压时不伴心率加快,还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长期应用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此外,还能预防和逆转心室肥厚、血管的重构,发挥直接或间接保护作用,降低高血压死亡率,因此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选择正确答案的考生占41.7%,说明相当多考生对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和应用特点和优点等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导致错误选择。
[单选题]下列有关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两股单链从5′至3′端走向的空间排列相同
解析:DNA链中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称DNA的一级结构。核苷酸之间由前一核苷酸的3′-OH与下一位核苷酸的5′-P形成3′,5′-磷酸二酯键。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呈反向平行,碱基互补配对,同一方向上,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条链的走向是3′→5′。D说法错误,答案选D。
[单选题]脓液稠厚,有恶臭或粪臭的是
大肠埃希菌
解析:肠道内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茵,单纯大肠埃希菌感染并无臭味,但其常与厌氧菌一起混合感染。恶臭味是厌氧菌感染后造成的。大肠埃希菌与厌氧菌感染发生后,产生的脓液,在做细菌培养时,接触空气后,厌氧菌不能培养出来,只有大肠埃希菌菌落存在,所以得出的结果是大肠埃希菌。
[单选题]患儿,11个月。出生后反复呼吸道感染,2天前发热,咳嗽,气促烦躁不安。体检:呼吸58次/分,口唇青紫,两肺细湿啰音。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收缩期杂音Ⅲ~Ⅳ级,并触到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肝右肋下4cm。双足背轻度水肿。考虑诊断为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炎和心力衰竭
解析:大型缺损出现体循环供血不足的表现,如生长发育落后、呼吸急促,多汗,吃奶费劲常要间歇,消瘦、苍白、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甚至心力衰竭 。有时出现声音嘶哑(系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当剧烈哭吵、咳嗽或肺炎时,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体检: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Ⅴ/6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杂音最响部位可触及震颤 。肺血流量大于体循环一倍以上时,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缺损很大且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者,右心室压力亦显著升高,此时左向右分流减少,甚至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形成永久性肺动脉高压时,患儿呈现持续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并发症:易并发支气管肺炎,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60r3j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