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精神性因素

A

题目: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大多数患者同时出现2种以上痛苦症状,且相互影响。

解析:1.桑得斯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第一次使用了"totalpain"的概念,全方位疼痛,又名"整体性疼痛",强调晚期癌症疼痛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因素,并且4个因素间相互作用,因而可以说是复杂性疼痛。 2.护士在临终疼痛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内容如下。 (1)详细及全面的疼痛评估使用痛尺,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留意患者形容疼痛的情况,从患者的睡眠、表情、行为,甚至于患者的梦境中了解患者的疼痛。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尊重患者的表达并相信患者。 (2)患者和家属的教育护士要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疼痛管理的认识和误区,进行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宣教。 (3)躯体疼痛的处理有学者指出,对临终患者来说,所有不必要的药物都可停用,只有镇静、镇痛、解痉药是必要的。美国护理学会指出,只要能控制患者感觉到的痛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药物,多大的剂量,采取何种给药途径,都是可以的。护士应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疼痛控制方式,协调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做到提前预防处理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要考虑使用疼痛控制的其他方法,特别是一些非药物疗法。 (4)心理性疼痛的缓解美国一位临终关怀专家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临终疼痛患者的心理学症状中,涉及焦虑和抑郁的最多。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首先,在处理心理性疼痛时,关键是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如此,才能让临终者把他真正想说的话说出来,可以让临终者顺利转化心境,接受生命或好好地面对死亡。其次,要积极倾听患者主诉,这是缓解心理性疼痛的有效措施。最后,在处理心理性疼痛时,要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允许患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很多护理操作也可以依照患者的要求进行。 (5)社会支持社会性疼痛是与预期或实际的分离,或丢失有关的痛苦。临终患者常痛苦地意识到他们将要因死亡而和家属离别,护理人员应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临终患者与亲友分离。 (6)寻找生命的意义患者的痛苦往往受整体的感受所影响,心灵上的问题,很多时候都会加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因此,作为护士,应陪伴在心灵困苦的患者身边,聆听他们的人生经历,帮助他们寻找人生意义,给予安慰和鼓励。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社区妇女保健工作要对哪几期妇女进行保健
  • 孕期

    产时

    哺乳期

    产褥期

    围绝经期

  • 解析:社区妇女保健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妇女围婚期、围生期和围绝经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及需求,提供相应的预防保健服务。

  • [多选题]PDCA循环的特点是
  • 完整性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

    不断循环,不断提高

    统一性

    连续性


  • [多选题]关于内脏性疼痛的描述正确的是
  • 痛觉迟钝

    范围不明显

    定位不准确

    缓慢、持续

  • 解析:1.内脏性疼痛是由内脏神经感觉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疼痛。内脏感觉纤维分布稀少,纤维较细,兴奋的刺激阈较高,传导速度慢,支配的范围又不明显。疼痛特点是:①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但对较强的张力(如牵拉、膨胀、痉挛)及缺血、炎症等刺激较敏感;②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③疼痛过程缓慢、持续,常伴有焦虑、不安、恐怖等情绪反应。 2.躯体性疼痛是壁腹膜受腹腔病变(血液、尿液、消化液、感染等)刺激所致,由躯体神经痛觉纤维传入中枢神经。其特点是对各种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当波及壁腹膜时,可出现明确的麦氏点疼痛和右下腹局限性腹膜刺激征表现。 3.牵涉性疼痛指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如急性胆囊炎出现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常伴有右肩背部疼痛。

  • [多选题]乳腺癌发病高危人群包括
  • 未婚未育未授乳者

    第一胎足月产晚于35岁的妇女

    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迟于55岁者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

    上皮增生活跃的良性病变者

  • 解析:乳腺癌的高危人群:①本身即患有乳癌或卵巢癌、有乳癌家族史(第一代亲属(母亲、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癌发病,这个家族就属于高危人群。)②未生育或35岁以后才生育、40岁以上未曾哺乳或生育③初经在12岁以前、停经过晚(如:55岁以后才停经者)④过于肥胖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6r72.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普通外科(正高) 骨外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正高) 超声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 输血技术(副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口腔助理医师 PRK-LASIK医师、技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