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以虚实为纲

C

题目:内伤发热的辨证纲领应为(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各项均符合美沙酮,除了()
  • 它可激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

  • 解析:美沙酮口服生物利用率为41%-99%,因此,开始使用时应更为谨慎(初始剂量应小,后续增量应缓慢)。美沙酮与所有其他阿片类药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NMDA受体有着非竞争性拮抗的活性。有研究显示,NMDA受体的激动在对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产生耐受性,以及一些病理性感觉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感觉状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缺血性疼痛、异常性疼痛和高敏性脊柱状态。

  • [多选题]对于如下图所示导头间空间位置以及双电极刺激系统产生的电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阴阳两极之间距离越大,电场将容易形成一个球形

    阴阳两极之间距离越近,电场将被拉向阳极

    导头空间紧凑增加脊索至脊根的刺激强度

    阳极是正电接头,阴极是负电接头

  • 解析:阳极是正极接头的正确名标,阴极是负极接头的正确名标。图示双导系统中,如果导头空间太紧凑,电场将会被拖往阳极。当空间逐渐变宽,电场将会更接近球形且围绕着阳极。导头间过于紧凑会增加椎体至椎弓根的刺激率,原因在于更少的球形磁场在神经根产生的横向刺激也较小。

  • [多选题]对于疼痛治疗历史中的电刺激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电刺激治疗疼痛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文献记载带电鱼类被用于治疗痛风

    早期的刺激病例分析是针对外周神经的刺激,随后关注点才转向SCS

  • 解析:A.Scribonius Largus(古罗马医生)记载了使用活电鳐在足底治疗痛风疼痛——“对于任何痛风疼痛发作时,在足底放一只活电鳐,患者应立于潮湿的岸边任由海水冲刷并保持姿势直到整足往上至膝盖麻木。此法可消除已存在的疼痛并预防未激发的疼痛发作。应用此法已治愈了一位台比留时期的名叫Anteros的市民。” B.疼痛的门控理论发表于1965年,该理论奠定了疼痛电刺激的理论基础。2年后报道了第一例现代电刺激治疗疼痛病例,该报告记录了8例感觉神经或神经根刺激后疼痛缓解的病例[Melzack R,Wall PD.Mecha-nlsms:a new theory.A gate control system modulates sensory input from the skin before it evokes pain perception and response.Sci-ence.1965;150(3699).   Wall PD,Sweet WH.Temporary abolition of pain in man.Science.1967;155(758);108-109.] C.在周围神经中,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距离很近,能产生麻醉效果而不引发严重运动刺激的频率窗相比脊髓中要小很多,因为脊髓中运动和感觉纤维之间的更远且互不相通的传导通路。这促进了从周围神经刺激向SCS治疗的模式转变。 D.最早的现代疼痛刺激治疗记录是1967年报道的8个病例,这篇病例报告中8名患者里的3名在治疗前接受了精神评估,精神心理评估给了患者提问、缓解紧张、提出身体形象问题以及交流预期的机会[Wall PD,Sweet WH.Temporary abolition of pain in man.Science.1967;155(758);108-109].

  • [单选题]在发达国家,自主神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 糖尿病(DM)

  • 解析:在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DM是引起自主神经病理改变以及外周神经病理改变最常见的原因。而在全球,麻风病是引起外周神经病理改变最常见的原因。

  • [单选题]巨细胞性动脉炎的特点是()
  • 此病在老年人群中更常见,峰值发病年龄为60-75岁

  • 解析:尽管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但巨细胞性动脉炎几乎只影响白种人。与其他形式的动脉炎不同的是,它很少侵犯皮肤、肾脏或肺。女性的发病率约3倍于男性。目前认为所有患者中有6%-10%的患者可并发视力丧失。

  • [单选题]疼痛的性质为走窜痛,部位不固定,多属( )
  • 气滞


  • [多选题]川芎茶调散的药物组成是( )
  • 荆芥、防风

    羌活、白芷、细辛

    薄荷

    川芎

    甘草


  • [单选题]下列关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镇痛作用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抑制COX-2的活性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 解析:COX至少存在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COX-1在体内基础表达。调节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COX-2是一种诱导酶,只有在受诱导情况下表达。NSAIDs抑制COX-2的活性达到治疗目的,抑制COX-1的活性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768mj7.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儿科护理(正高) 疾病控制(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师(代码:215) 口腔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儿科) 医学临床三基(护士) 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