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深龋患牙的临床表现是
  • 正确答案 :B
  • 食物嵌入洞内痛

  • 解析:试题难度:易;本题考的知识点是深龋的临床表现。要仔细分析每一条答案,排除干扰答案,确定唯一的正确答案。B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均为干扰答案。A选项肯定不是深龋的临床表现,因为中龋时,患者已有食酸甜食物痛的主诉,深龋时患者不仅食酸甜食物痛,而且有冷热食痛的主诉;C选项意味着患牙有自发痛,已非深龋的临床表现,而是牙髓炎的临床表现;D、E选项均不是深龋的临床表现,因为,临床诊断为深龋,则意味着患牙牙髓尚未累及,因此牙髓的温度测验和电活力测验结果均应为正常的反应。

  • [单选题]患者女性,38岁,发现肿块位于右侧颊侧部皮下缓慢生长6年,检查见肿块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见1个小色素点,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质地软,无压痛,可移动,无自觉症状。可诊断为
  • 正确答案 :D
  • 皮脂腺囊肿

  • 解析:甲状舌管囊肿常发生在颈部中线部位,鳃裂囊肿常发生在颈侧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可以发生在颌面部,但是它们和皮肤不粘连,只有皮脂腺囊肿和皮肤粘连而且中央可以见到黑色小凹点。【考点提示】颌面部囊中的鉴别诊断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预防医学道德原则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全社会参与原则


  • [单选题]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有
  • 正确答案 :E
  • 以上全是


  • [单选题]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不包括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方法简便、提高效果


  • [单选题]酸蚀法应采用
  • 正确答案 :B
  • 35%~38%的磷酸最佳


  • [单选题]《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医疗机构执业规则与《执业医师法》规定的医师执业规则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下列各项只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有规定的是
  • 正确答案 :E
  • 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特殊患者,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 [单选题]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的注意点如下,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探测角度要垂直

  • 解析:试题难度:中;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时应注意:支点要稳、探测力量恰当、探测位置和角度恰当、按顺序探测。备选答案中只有C是错误的。部分考生因对此知识掌握不牢而答错。

  • [单选题]患儿。7岁。上颌乳中切牙脱落2个月。恒中切牙一直未萌出。患儿发育正常,颌面部对称。此处牙床饱满,牙龈颜色正常,X线片见有恒牙胚。临床处理宜选择
  • 正确答案 :C
  • 观察

  • 解析:乳牙早失后,牙齿间隙缩窄最快发生在乳牙缺失后的6个月内,余无异常的话,6个月内可以先行观察,该患者上颌乳中切牙脱落2个月,所以C正确。考点:乳牙早失的治疗

  • [单选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三叉神经痛痛性抽搐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做特殊动作减轻疼痛


  • [单选题]不属于口腔癌"无瘤"手术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 :A
  • 不宜整块挖出,暴露的肿瘤面覆以纱布、缝包

  • 解析:口腔癌无瘤手术原则要求整块切除癌肿【考点提示】恶性肿瘤无瘤操作原则

  • [单选题]检查邻面龋常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 :E
  • X线片

  • 解析:试题难度:易;本题考的知识点是诊断龋的方法。邻面龋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X片线,可明确显示邻面龋脱矿的透射区,尤其是邻面浅龋。而其他检查方法的效果明显差于X线片检查。透照法需要特殊的器械,临床不常用。

  • [单选题]尊重患者的疾病认知权需要一定的前提,即
  • 正确答案 :E
  • 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影响治疗效果


  • [单选题]天疱疮的皮肤损害特点为
  • 正确答案 :B
  • 尼氏征阳性

  • 解析:1.天疱疮的皮肤损害特点表现为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表正常的皮肤,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即尼氏征阳性,所以49题选B。扁平苔藓的皮肤损害呈现紫红色或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丘疹上可以见到白色小斑点或浅的网状白色条纹,即wickham纹,所以50题选E。考点:各种体征在黏膜皮肤病的表现考点: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 [单选题]病人权利受到关注的社会背景是
  • 正确答案 :C
  • 医患间医学知识的差距逐渐缩小


  • [单选题]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
  • 正确答案 :B
  • 鼠疫、霍乱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79ndgg.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护理学(副高) 内科护理(副高) 外科护理(副高) 妇产科护理(副高) 儿科护理(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中医护理(副高) 社区护理(副高)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