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嗜酸粒细胞升高
A
题目:
患者女性,42岁。因“乏力2周”来诊。患者2周前上呼吸道感染,自行服用头孢类抗生素以及中药治疗,出现四肢皮疹,伴瘙痒。此后,逐渐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量无明显变化。外院查血肌酐367μmol/L,血钾2.65mmol/L,血糖5.6mmol/L。尿常规:蛋白质(+),尿糖:(++),潜血(+),红细胞3~5/高倍视野。肾超声检查:双肾大小正常,回声略增强。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130/80mmHg,四肢可见少量散在陈旧皮疹,无色素沉着,双肺清,心律齐,腹软无压痛。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以下正确的是
只要BUN、Cr不增高,应给予高蛋白饮食
限制食盐和水的摄入
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可合并应用
应用肝素和潘生丁
[单选题]常引起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等症状的邪气是( )
火邪
[多选题]引发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主要有
环磷酰胺
博来霉素
胺碘酮
呋喃妥因
解析:常见的致肺间质纤维化药物(1)白消安(2)环磷酰胺(3)博来霉素(4)丝裂霉素(5)甲氨蝶呤(6)阿糖胞苷(7)卡氮介(8)胺碘酮(9)呋喃妥因。本体是记忆题。
[多选题]关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正确的是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者应予根治
避免刺激性饮食
对症处理
[多选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应选择
阿司匹林
肝素
他汀类药物治疗
氯吡格雷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
解析::①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②ADP受体拮抗药:噻氯匹定(抵克力得)、氯吡格雷(波力维),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噻氯匹定在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不良心脏事件方面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为第三代血小板抑制药。血小板聚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血栓形成的关键环节之一,(2)抗凝血药物治疗:①肝素:肝素是直接干扰凝血因子的药物,其抑制凝血机制效应迅速。还可改变血黏度,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抗血小板黏附作用和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作用,故具有良好抗凝作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在于包括了使血小板功能的改善,抑制凝血因子,特别抑制纤溶酶原复合物,抑制慢性炎症过程,恢复内皮功能,促进胶原组织生成,抑制巨噬细胞和蛋白酶等,从而改善斑块稳定性可用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故全选。
[多选题]在脱髓鞘疾病的病理诊断中,显示髓鞘脱失的染色方法有
Luxol Fast Blue染色
Weil染色
[多选题]基因突变包括( )
错义突变
无义突变
同义突变
移码突变
通读突变
[多选题]引起血尿酸增加的原因有
肾小管转运功能障碍
尿酸生成酶缺陷
嘌呤类食物进食过多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8gnn0.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