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题目:患者,男,32岁。持续高热5天入院。查体:前胸部可见散在的玫瑰疹,脾脏肋下2cm。化验:肝功能及心肌酶均轻度升高。考虑该患者出现了全身脏器损伤。最不可能损伤的器官是

解析:此患者高热、玫瑰疹和脾大怀疑伤寒,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肠道为最显著。其次肝脾、骨髓等。肾脏不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以很少累及。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炎症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作用不包括
  • 促进白细胞吞噬

  • 解析:血小板激活因子的生理作用:①血小板激活因子由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包括分泌型和细胞膜结合型。②除了激活血小板外,血小板激活因子可引起血管、支气管收缩。在极低浓度下可使血管扩张和小静脉通透性增加,其作用比组胺强100~10000倍。③血小板激活因子可引起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促进白细胞化学趋化和白细胞脱颗粒。人工合成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的拮抗剂可抑制炎症反应。④其他作用:参与多种炎症过程。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着,影响趋化作用,促进白细胞脱颗粒,刺激白细胞合成前列环素和白三烯。

  • [单选题]右肺上叶鳞癌位于支气管开口处,无淋巴结转移,最佳治疗方法
  • 右肺上叶袖状切除术

  • 解析:部分肺癌患者癌变位于一个肺叶内,但已侵及局部主支气管或中间支气管,为了保留正常的邻近肺叶,避免作一侧全肺切除术,可以切除病变的肺叶及一段受累的支气管,再吻合支气管上下切端,临床上称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如果相伴的肺动脉局部受侵,也可以同时作部分切除,端端吻合,称为支气管袖状肺动脉袖状肺叶切除术。

  • [单选题]慢性骨髓炎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是
  • 皮肤有窦道并见死骨排出

  • 解析:虽然急性骨髓炎经过自然转归,大约在4周左右进入慢性期,但是要确诊是否存在慢性骨髓炎,病理特点才是依据。因此,答案是A项

  • [单选题]男,65岁。持续胸痛4小时,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mV,最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是:
  • 房室传导阻滞

  • 解析:由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推测该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故最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 [单选题]男,30岁。5小时前发生十二指肠壶腹(球部)溃疡前壁穿孔,以下症状及体征中,不应出现的是
  • 肠鸣音亢进

  • 解析:胃肠穿孔的患者肠鸣音减弱。

  • [单选题]与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有关的细菌是
  • 艰难梭菌

  • 解析:与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有关的细菌是艰难梭菌。艰难梭菌是G+粗大杆菌,芽孢呈卵圆形位于菌体近极端,专性厌氧。艰难梭菌是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但数量不多。长期使用氨苄西林、头孢霉素、红霉素、盐酸克林霉素以及抗肿瘤化学制剂,肠道中的乳杆菌、双歧杆菌及真菌对艰难梭菌的拮抗作用受到影响,耐药的艰难梭菌可因药物的选择作用而大量繁殖后产生毒素致病,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腹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常并发有毒素性巨结肠的形成。故正确答案为D。

  • [单选题]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不包括
  • 夜间胃酸分泌过多

  • 解析:夜间胃酸分泌过多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

  • [单选题]有扑翼样震颤而脑电图多正常的肝性脑病属于
  • 肝性脑病前驱期


  • [单选题]腰椎穿刺的禁忌情况是
  • 休克

  • 解析:腰椎穿刺的禁忌证:病情危重处于休克状态、心力衰竭及呼吸功能严重障碍者。故选E。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mw83l.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小儿内科(正高) 肿瘤内科(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医院药学(正高) 肾内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副高) 呼吸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5)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康复科) 中药学(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