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重量法测定水中硫酸盐过程,通常形成硫酸钡沉淀后再将样品在80~90℃水浴锅上加热2小时,其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减少沉淀的吸附作用

  • 解析:在形成硫酸钡沉淀后再将样品在80~90℃水浴锅上加热2小时,其目的是热溶液有利于形成晶状沉淀,减少吸附作用而使沉淀更为纯净。

  • [单选题]有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包括了除劳动负荷、劳动生理和工效等之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单选题]气相色谱法中常用二硫化碳,如何提纯二硫化碳,使之无色谱杂峰
  • 正确答案 :D
  • 甲醛-浓硫酸洗涤后蒸馏

  • 解析:提纯二硫化碳方法:5%甲醛+浓硫酸反复提纯至浓硫酸无色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重蒸馏。

  • [单选题]对不同化合物采样时,采样量下限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 正确答案 :A
  • 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和分析方法的检定下限

  • 解析:对不同化合物采样时,采样量下限是根据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和分析方法的检定下限确定的。

  • [单选题]下面不宜加热的仪器是
  • 正确答案 :D
  • 移液管


  • [单选题]苯、二甲苯(邻、间、对)和甲苯这几个苯系物,毒性最大的是
  • 正确答案 :B
  • 解析:苯、甲苯、二甲苯在高浓度时均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毒作用,以苯的毒作用最强。此外,低浓度长期作用时苯对造血系统危害严重。苯对人类还是致癌物。

  • [单选题]固相萃取法萃取有机物,利用的机制有
  • 正确答案 :C
  • 吸附

  • 解析:固相萃取(SPE)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 [单选题]硝酸汞滴定法测定水样中氯化物,此属于
  • 正确答案 :D
  • 络合滴定法

  • 解析:氯化物可与硝酸汞形成可溶的、微离解的氯化汞,在pH为3.0±0.2时,二苯卡巴腙和过量的汞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

  • [单选题]我国与卫生标准配套的检测检验方法,有国家标准和卫生行业标准。下列标准号中,属于国家标准的是
  • 正确答案 :A
  • GB/T16009-1995

  • 解析:GB为国标的拼音首字母,代表国家标准。

  • [单选题]由于存在着后沉淀现象,需要控制沉淀物的粘污,其方法是
  • 正确答案 :D
  • 在沉淀前,调节溶液的pH可以控制粘污的发生

  • 解析:引入杂质的量与陈化时间有关,陈化时间愈长,引入杂质量愈多;温度升高,后沉淀现象有时更严重;不论杂质是在沉淀之前存在还是在沉淀之后加入,引入杂质的量基本一致;改变沉淀剂的浓度只在共沉淀现象中起作用。

  • [单选题]两相溶液萃取(如用乙醚萃取尿中酚)时,提高两相间分离界限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 :C
  • 提高样品中盐含量,如加氯化钠

  • 解析:采用增大萃取剂用量、加入电解质、改变溶液酸度、振荡不过于激烈等措施,使两相间分离界限提高。

  • [单选题]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依法防治适用的一部最重要的法律是
  • 正确答案 :E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 解析: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依法防治适用的一部最重要的法律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 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执业证书


  • [单选题]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其
  • 正确答案 :C
  • 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 [单选题]卫生标准按照实施的性质可分为
  • 正确答案 :A
  • 强制标准和推荐标准


  • [单选题]一病人怀疑自己在近1周来服用了一种含铅的药,要求给他进行检验,以了解是否对健康有害。优先采集的生物样品应为
  • 正确答案 :C
  • 血液

  • 解析:血液中铅含量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当前污染物的接触情况,而头发、指甲反映的是前期的污染物接触情况,非水溶性污染物在汗液中很难反映。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gwg52z.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中医儿科学(正高) 临床药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正高) 中医内科学(副高)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7) 计划生育主治医师(代码:360)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 住院医师规培(妇产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