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增加或改变药效
A
题目:生大黄炮制成熟大黄的目的主要是
解析:生大黄炮制为熟大黄后,药效发生改变,抗菌作用增强,而泻下作用减弱。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丸剂中,需做溶散时限检查的是
水丸
糊丸
蜡丸
浓缩丸
解析:溶散时限:除另有规定外,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浓缩丸和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肠溶衣片检查法检查,在盐酸溶液中(9→1000)检查2小时,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及研碎、嚼碎后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查溶散时限。答案选ABDE
[单选题]题录属于( )。
二次文献
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中医药信息来源"。按照文献资料的加工层次不同,信息资料可以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撰写的原始文献,如专著、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提炼加工,按一定规则编排而成,如书目、题录、文献等。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特定专题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基础上编写的文献,如论文综述、专题评论、教科书、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
[单选题]呈扁片状,全身密被细鳞,背部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足趾底面具吸盘的药材是
蛤蚧
解析:本组题考查常用动物药材的性状鉴别。蛤蚧药材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口内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相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呈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和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5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面具吸盘。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理气和中剂的是( )。
越鞠丸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理气和中剂--越鞠丸"。(1)理气疏肝剂包括:四逆散、左金丸(胶囊)、柴胡舒肝丸、气滞胃痛颗粒(片)、胃苏颗粒。(2)理气和中剂:木香顺气丸(颗粒)、越鞠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
[多选题]葛根的功效
消渴证
背项强痛
肺热燥渴
湿热泻痢初起
麻疹透发不畅
解析:本题考查葛根的主治病证。葛根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热病烦渴,消渴证,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多选题]含脂肪油易泛油的中药饮片是
桃仁
杏仁
柏子仁
解析:泛油习称“走油”,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受潮或贮藏保管不善时其表面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含油脂多的饮片,内部油脂易于溢出表面而造成走油现象。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含挥发油的饮片,其泛油是因挥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加速外移聚集,随后在外界作用下形成泛油变质,如当归、苍术等;另一种为含脂肪油的饮片,其泛油是因其中的脂肪酸变为游离脂肪酸后才会溢出表面,随后在外界作用下分解、腐败,发生变质,如柏子仁、桃仁、杏仁等。另外,含糖量多的饮片,常因受潮而造成返软而“走油”,如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等。故此题应选CDE。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kk9jy.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