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针灸治疗颤证时,所选择的主要经脉是
  • 正确答案 :C
  • 督脉、手足少阳经穴

  • 解析:颤证 【病因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与脑髓及肝、肾、脾等关系密切。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及劳逸失当等因素所致。 年迈久病肾亏,劳欲太过,或药物所伤,使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虚阳内动,脑髓失养,神机失调而成;或因肾水不足,木少滋荣,或暴怒伤肝而气机不畅,阳气内阻化热生风而成;或由于久病年迈精少,或应事太烦而伤神,神伤则精损气耗,脑髓不足,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成。 【辨证】 主症 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继则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呆滞,口角流涎等。 兼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脉弦紧者,为风阳内动;兼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语言失序,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弦无力或弦细紧者,为髓海不足;兼眩晕,心悸,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细者,为气血亏虚;兼见头晕目眩,头摇,肢麻震颤,手不能持物,胸闷泛恶,多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或沉濡者,为痰热动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 [单选题]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是
  • 正确答案 :C
  • 桂枝、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半夏、细辛、炙甘草


  • [单选题]可出现脉压增大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A
  • 动静脉瘘


  • [单选题]情绪是与何种需要相联系的
  • 正确答案 :A
  • 生理需要

  • 解析:生理需要

  • [单选题]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梦哭”是由于
  • 正确答案 :A
  • 肺气盛

  • 解析:肺气盛

  • [单选题]关于风温发病,论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病变以脾胃为中心


  • [单选题]按头痛部位辨证归经,侧头痛属于
  • 正确答案 :C
  • 少阳头痛

  • 解析:少阳头痛(侧头痛):太阳 率谷 悬颅 外关 侠溪

  • [单选题]阳偏胜所表现的证候是
  • 正确答案 :B
  • 实热证


  • [单选题]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龙骨

  • 解析:龙骨   性能: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2.肝阳眩晕。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   3.滑脱诸证。多种正虚滑脱之证。   4.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 [单选题]“血痹虚劳篇”治疗上特别重视何脏
  • 正确答案 :D
  • 脾肾


  • [单选题]学习和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是
  • 正确答案 :D
  • 突触长时程增强电位

  • 解析: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4种。   (2)记忆系统:在记忆过程中,由于从信息的输入到提取经过的时间间隔不同,对信息的编码方式也不同。   可以把记忆分为3种系统,即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3)记忆过程: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和遗忘、回忆和再认。

  • [单选题]治疗高热的主穴,除十二井穴外,还包括
  • 正确答案 :A
  • 大椎、曲池、合谷

  • 解析:高热 【辨证】 主症 体温升高,超过39℃。 兼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脉数,为肺热证;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为热在气分;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或衄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为热入营血。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主穴 大椎 曲池 合谷 十二井 十宣配穴 风热加鱼际、外关;肺热加尺泽;气分热盛加内庭;热入营血加内关、血海;抽搐加太冲;神昏加水沟、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神门。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毫针刺,强刺激。 (2)刮痧法 选脊柱两侧和背俞穴,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两侧和背俞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o3r6rw.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临床营养(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血液病学(副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计划生育(副高) 核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9) 心电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7)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外科)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