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是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ACDE

题目:药物被动转运时

解析:被动转运方式有4个特点:①药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当两侧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时则转运停止;②不消耗能量;③不需载体,无饱和性与竞争性抑制;④分子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被转运;反之,则不易。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常用流能磨进行粉碎的药物是
  • 抗生素

    酶类

    低熔点药物

  • 解析:气流式粉碎机,亦称为流能磨。粉碎动力来源于高速气流。气流式粉碎机特点有:①可进行粒度要求为3~20μm的超微粉碎;②由于高压空气从喷嘴喷出时产生焦耳一汤姆逊冷却效应,故适用于热敏性物料(抗生素、酶)和低熔点物料粉碎;③设备简单,易于对机器及压缩空气进行无菌处理,可适用于无菌粉末的粉碎;④与其他粉碎机相比,粉碎费用高。

  • [单选题]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 暑邪夹湿,气滞湿阻


  • [多选题]使药物分子水溶性增加的结合反应有
  • 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 解析:药物代谢反应从根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在分子上产生结构变化的反应和结合反应,前者称为Ⅰ相反应(phaseⅠ),包括药物的氧化、还原与水解反应;后者是指药物Ⅲ由I相代谢反应生成的初级代谢物在结合酶作用下与体内物质的结合反应,常称为Ⅱ相反应(phaseⅡ)。I相反应常使药物活性改变,但通常尚未完全抑制;Ⅱ相反应几乎使所有的药物失活,并增强了水溶性而易于从机体排出。药物的I相反应以氧化反应为主,包括羟化,N,O-脱烷基化,氧化脱氨,N、S、P的氧化,醇氧化,醛氧化等;还原反应有醛还原、偶氮还原及硝基还原等;水解反应主要为酯、酰胺、环氧化物水解等。药物代谢的Ⅱ相反应主要包括葡糖醛酸结合、硫酸酯结合、乙酰化、甲基化、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等。使药物亲水性增加的结合反应包括: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与硫酸的结合反应、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乙酰化结合反应与甲基化反应可降低药物的亲水性。

  • [单选题]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骨折发生的部位不固定、散在多发

  • 解析:本题考查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有:①疼痛:胸、背、腰、膝等部位疼痛;②脊柱变形:OP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下肢肌肉痉挛,指(趾)甲变软、变脆和易裂;③脆性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发生骨折;骨折部位的相对固定;胸腰椎压缩骨折。

  • [单选题]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
  • 易袭阳位


  • [单选题]评价三级信息的标准不包括
  • 索引的完备程度

  • 解析:本题考查三级信息的评价。三级信息评价的标准是:作者是否为该领域专家,作者是否从事过该领域的工作;书中内容是否是最新;提供的信息是否有参考文献支持;信息内容有无偏倚或明显差错;书中是否提供相关信息引文或链接。而索引的完备程度是二级信息评价的标准。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的是
  • 初始剂量宜大

  • 解析:本题考查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小剂量;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

  • [单选题]关于吗啡,叙述错误的是
  • 提高脂肪平滑肌张力,引起尿潴留

  • 解析:药理作用:(1)通过模拟内源性抗痛物质 脑啡肽的作用,激动 中枢神经阿片受体而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对一切疼痛均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效果强于间断性锐痛和内脏绞痛。(2)在镇痛的同时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改善疼痛病人的紧张情绪。(3)可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对呼吸中枢抑制程度为剂量依赖性,过大剂量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4)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5)可兴奋 平滑肌,使肠道平滑肌张力增加而导致便秘,可使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6)可促进内源性组织胺释放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7)有镇吐、缩瞳等作用。故选择D。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v1k8ln.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正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师(代码:215) 中医医师定期考核 公卫医师定期考核 麻醉学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士)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