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正确答案 :B
相使
解析: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单选题]有关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E
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解析:医院感染的概念
广义概念:是指患者因住院、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者在医院期间是否发病,均属医院感染。
狭义概念:仅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平时所提及的医院感染即此类情况。
[单选题]肾之募穴是
正确答案 :C
京门
解析:京门 肾之募穴
定位 侧腰部,第12肋游离端下际处。
主治 ①小便不利、水肿等水液代谢失调的病证;②腹胀、肠鸣、腹泻等胃肠病证;③腰痛,胁痛。
操作 直刺0.5~1寸。
[单选题]以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D
天王补心丹
解析: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治宜滋补心阴,养血安神。
方中生地黄清热滋阴养血,以治虚热,为君药。阴津不足,以天冬、麦冬清心养阴,以助生地黄养心阴;阴虚血热,以玄参凉血,助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共为臣药。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酸枣仁补血安神;柏子仁滋阴安神;远志开窍安神;茯苓益气渗利安神;朱砂清热重镇安神;当归补血化阴;人参益气安神;丹参清热活血安神,共为佐药。桔梗宣畅气机,并载药上归于心,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滋补心阴,养血安神之效。
[单选题]山药善治下述哪种泄泻
正确答案 :B
脾虚泄泻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正确答案 :C
阴静阳躁
解析: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单选题]红花和番红花功效的主要不同点是
正确答案 :E
番红花药力较强兼能凉血解毒
[单选题]为西方医学道德奠基的代表作是
正确答案 :B
《希波克拉底誓言》
解析: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家,“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医生对一切患者不论穷人与富人都应尽职尽责,一切为患者利益着想。他的医德理论和实践也为西方医学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右寸脉可候
正确答案 :E
肺与胸中
解析:诊脉部位
(一)寸口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寸口.png]
(二)寸口诊法的原理
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部脉气最明显
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便于诊察
(三)其他诊脉部位
1.三部九候诊法 2.人迎寸口诊法 3.仲景三部诊法
[单选题]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
正确答案 :A
募穴
解析:背俞穴与募穴
1,概念: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为“俞穴”。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12个。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俞为阳,均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第1侧线上,为阴病行阳的重要位置。募为阴,均分布于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
[背俞穴与募穴.png]
2、临床应用:俞、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
俞、募穴可以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
临床上腑病多选其募穴,脏病多选其背俞穴。
临床上常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就是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穴法典型的实例。
[单选题]关于外关穴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以上都对
解析: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0.5~1寸。
[单选题]饮病的主脉是
正确答案 :B
偏弦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单选题]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
正确答案 :D
血余炭
解析:焦白术,常用炮制方法:
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修治:常见的方法有纯净药材、粉碎药材、切制药材。
水制:常见的方法有漂洗、闷润、浸泡、喷洒、水飞等。
火制: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炮、燎、烘等八种。
水火共制:包括蒸、煮、炖、(氵单)、淬等方法。
其他制法:常见的方法有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单选题]小蓟饮子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正确答案 :D
大黄、车前子
解析: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灸甘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w13zy2.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