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风湿痹痛 诸骨鲠喉

AB

题目:威灵仙的主治证有( )

解析:威灵仙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骾。【应用:1.风湿痹痛: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游走不定者。可单用为末服,如威灵仙散(《圣惠方》);若与当归、肉桂同用,可治风寒腰背疼痛,如神应丸(《证治准绳》)。2.骨骾咽喉:本品味咸,能软坚而消骨骾,可单用或与砂糖、醋煎后慢慢咽下。《本草纲目》则与砂仁、砂糖煎服。此外,本品通络止痛之功,还可用治跌打伤痛。故本题应选A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豨莶草的主治病证( )。
  • 热结便秘

  • 解析:豨莶草的主治病证包括:①风湿痹痛,卒中半身不遂。能祛筋骨间风湿,通经络,利关节。生用性寒,宜于风湿热痹。②风疹,湿疮,疮痈。生用苦寒,能清热解毒,化湿热,治风疹湿疮,可单用内服或外洗。③原发性高血压。

  • [多选题]泻下药的主要功效有( )
  • 泻下通便

    清热泻火

    逐水退肿

  • 解析: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功效为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 [单选题]症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寐或时清时寐,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其治疗处方是
  • 苏合香丸、菖蒲郁金汤


  • [单选题]下列各项是对十枣汤使用注意事项的描述,其中欠妥的是
  • 宜从大剂量开始


  • [单选题]大黄和芒硝的配伍,属于下列哪种配伍关系( )
  • 相须

  • 解析:大黄和芒硝合用,能提高泻下攻积的作用。

  • [单选题]具有“金包头”的药材是
  • 知母

  • 解析:知母顶端有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习称“金包头”。故A正确。

  • [单选题]用治热陷心包引起的高热,神昏,谵语,首选的药组是
  • 黄连、连翘

  • 解析:黄连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痞满,泻痢,黄疸,热病高热,心烦不寐,胃热呕吐,痈肿疖疮,目赤,牙痛,血热出血,消渴,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症。连翘性苦、微辛、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之功;主治温病热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风热表症,疮痈肿毒,瘰疬结核,咽喉肿痛等症。故D正确。

  • [单选题]下列哪种不是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醋制的品种( )。
  • 补骨脂

  • 解析:1. 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时,即付清炒或麸炒的品种:紫苏子、王不留行、苍耳子、牛蒡子、决明子、麦芽、谷芽、山楂、莱菔子、酸枣仁、牵牛子、槐花、白术、苍术、神曲、枳壳、薏苡仁、半夏曲、芡实、僵蚕、冬瓜子(麸炒)等。 2.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炙) 时,即付蜜炙的品种:黄芪、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紫菀、款冬花、槐角等。 3.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炙)时,即付盐炙的品种: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杜仲、车前子、小茴香、橘核等。 4.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炒制(炙)时,即付醋炙的品种:香附、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莪术、五味子、鸡内金、大戟、甘遂、芜花、商陆等。 5.直接写药物正名或炒制时,即付炒炭的品种:艾叶、地榆、炮姜、侧柏叶、蒲黄、棕榈等。 6.直接写药物的正名或煅制时,即付煅制的品种:龙骨、牡蛎、赭石、磁石、浮海石、瓦楞子、花蕊石、自然铜、寒水石等。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yy3g2.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高) 儿童保健(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儿科护理(副高) 超声医学技术(副高) 呼吸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5) 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初级护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