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预防医学科考前模拟考试111相关信息,更多2024预防医学科考前模拟考试111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苯胺的代谢产物中,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能力最强的是( )
A. 苯基羟氨
B. 对氨苯酚
C. 马尿酸
D. 羟基氨
E. 对氢醌
2. [单选题]公共卫生执法行为一旦取得法定效力,非依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不可变更。这是哪种公共卫生执法行为的效力( )
A. 强制力
B. 约束力
C. 强制力和约束力
D. 确定力
E. 确定力和约束力
3. [单选题]男性,40岁,突感心悸1周,心率120次/分,节律不整,心电图示"房颤"。要转为窦性心律治疗首选
A. 异搏定
B. 阿替洛尔
C. 西地兰
D. 心律平
E. 氟卡尼
4. [单选题]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是
A. 无鞭毛体
B. 前鞭毛体
C. 卵囊
D. 滋养体
E. 包囊
5. [单选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哪个机关无强制执行权( )
A. 公安机关
B. 海关
C. 卫生行政机关
D. 税务机关(tax authorities)
E. 人民法院
6. [单选题]尊重患者的疾病认知权需要一定的前提,即
A. 不影响医务人员的合作
B. 不让病人难过
C. 不影响医患关系的确立
D. 不影响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
E. 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影响治疗效果
7. [单选题]下列属于气溶胶成分的是( )
A. 粉尘、烟和雾
B. 粉尘和烟
C. 烟和雾
D. 粉尘和雾
E.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 [单选题]对体外放疗操作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
A. 首次放疗,上级放疗医师负责核对计划
B. 由放疗医师指导技术员正确摆位,落实照射计划
C. 技术员认真核对处方剂量
D. 详细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timely treatment)
E. 保证靶区吸收剂量均匀性在±5%以内
9. [单选题]下述因素均可引起小细胞支气管癌,除了
A. 铬与镍蒸气
B. 吸烟
C. 砷
D. 石棉
E. 硅沉着病(原称矽肺)
10. [单选题]职业健康监护是
A. 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评价劳动条件(working conditions)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B. 在实验室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作用,以预示对人的危害
C. 通过多种临床检查与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征象
D. 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或因果关系
E. 探讨职业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处理原则
11. [单选题]以下哪种肺癌副癌综合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 重症肌无力
B. 库欣综合征
C. 中叶综合征
D. 感觉性神经病
E. 类癌综合征
1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2002年5月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world health assembly)上,WHO推动全球卫生进程的战略方向( )
A. 开展传染病的国际监测与监督
B. 解决极度贫困人口的疾病负担问题
C.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帮助社会采取措施,减少由于环境、经济、社会和行为原因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危险因素
D. 发展能公平改善卫生业绩、对人们需求作出反应,并在财政上公平的卫生系统
E. 在卫生部门发展扶贫性政策和体制环境,并促成在社会、经济、环境和发展政策中融入有效的卫生工作
13. [单选题]医疗事故按以下标准分级
A.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
B.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
C.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病程延长或者费用增加
D.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病程延长或者费用增加
E.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痛苦以及病程延长或者费用增加
14. [单选题]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
A. 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
B.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C.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
D. 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
E.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
15. [单选题]下述基因与肺癌关系密切,除去
A. p16
B. p53
C. Gmyc
D. K-ras
E. HLA
16. [单选题]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医德规范,将社会的医德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医德品质的活动是
A. 医德活动
B. 医德修养
C. 医德评价
D. 医德教育
E. 医德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