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临床免疫学检验正高医学高级职称2024冲刺密卷详细答案(06.08)相关信息,更多临床免疫学检验正高医学高级职称2024冲刺密卷详细答案(06.08)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目前认为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理 ( )
  A. 增加抗原的表面积和改变抗原构型 
  B. 佐剂与抗原结合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 
  C.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活化 
  D. 刺激淋巴细胞增生分化 
  E. 防止迟发性超敏反应发生 
 
2. [多选题]下列关于抗原决定簇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 抗原决定簇是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B. 抗原决定簇是免疫应答与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C. 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结构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D. 构象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内部 
  E. 顺序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3. [多选题]下列有关杂交瘤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两种细胞保持两种细胞的主要特性 
  B. 采用的细胞是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 
  C. 小鼠脾细胞需预先经抗原免疫 
  D. 选择性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为HAT培养基 
  E. 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为乙二醇 
 
4. [多选题]下列关于补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补体对热敏感 
  B. 补体含量随抗原刺激(antigen stimulation)而升高 
  C.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一组蛋白 
  D. 补体分子由多种细胞产生 
  E. 补体3条激活途径有共同的末端效应 
 
5. [多选题]免疫缺陷病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 ( )
  A. 各种病原体易染增加,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B. 自身免疫病发生率高 
  C. 恶性肿瘤发生率高 
  D. 超敏反应发生率高 
  E. 有遗传倾向 
 
6. [多选题]人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可以包括( )
  A. CD2 
  B. CD3 
  C. CD7 
  D. CD4 
  E. CD8 
 
7. [多选题]关于CFT的方法学评价,正确的是 ( )
  A. 敏感度高 
  B. 特异性强 
  C. 反应结果明显 
  D. 适用于不同物理状态的抗原 
  E. 参与反应的五种成分须逐个滴定,操作麻烦 
 
8. [多选题]关于H型抗体和R型抗体,说法正确的有 ( )
  A. H型抗体不适合用作比浊测定试剂 
  B. 兔抗人抗体是R型抗体 
  C. H型抗体亲和力高 
  D. 羊抗人抗体是R型 
  E. 马抗人抗体是H型 
 
9. [多选题]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并发感染时可选用的抗生素
  A. 青霉素 
  B. 庆大霉素 
  C. 氨苄青霉素 
  D. 红霉素 
  E. 第三代头孢菌素 
 
10. [多选题]为了保证离心机的正常使用,必须做到下述中的
  A. 平衡离心管和其内容物,要对称放置 
  B. 装载溶液时,使用开口离心机不能装得过多,防止离心甩出 
  C. 离心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离心机上的仪表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机检查,及时排出故障 
  D. 规定时间内进行 
  E. 以上答案都正确 
 
11. [多选题]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设计室内质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可直接采用试剂盒自带的阴阳性对照作为室内质控 
  B. 质控品应随机放置在酶标板的任何位置 
  C. 分析频率的选择应满足临床要求的分析范围的测定 
  D. 同一天内同一人操作2批检测样本时仅需做一次室内质控 
  E. 可使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 
 
12. [多选题]掌握传染病潜伏期的意义在于
  A. 协助诊断 
  B. 协助治疗 
  C. 确定医学观察期 
  D. 判断预后 
  E. 预测疫情 
 
13. [多选题]下列关于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正确的是 ( )
  A.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单向琼脂扩散法与免疫比浊法 
  B. 对同一患者而言,M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常提示病情恶化 
  C. Ig定量测定,对良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帮助 
  D. 一般而言,M蛋白含量多少常可反映病情的轻重,若经有效治疗后,患者M蛋白逐渐下降 
  E. Ig定量检测,有助于对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诊断 
 
14. [多选题]由病毒基因(virus gene)编码的肿瘤抗原是
  A. HBV 
  B. HCV 
  C. HPV 
  D. HSV 
  E. HTLV-1 
 
15. [多选题]关于肿瘤的逃逸机制,下列哪些正确 ( )
  A. 肿瘤细胞表面MHCI或Ⅱ类分子缺失 
  B. 封闭因子的作用 
  C. 瘤细胞抗原缺乏激发机体免疫应答所必须的成分 
  D.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E. 肿瘤细胞抗原诱发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