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2024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正高)易错每日一练(11月25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11-25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285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正高)易错每日一练(11月25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中医骨伤科高级职称(正高)易错每日一练(11月25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华佗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进行的手术是

A. 剖腹术
B. 截肢术
C. 死骨剔出术
D. 割痔术
E. 骨折内固定术


2. [多选题]暑厥的症状表现可见( )

A. 口眼歪斜(eye-mouth deviation)
B. 时有谵语
C. 半身不遂
D. 猝然昏倒
E. 舌绛


3. [多选题]患者为8岁男孩,左下肢患附骨疽10天,局部色白漫肿,疼痛彻骨,伴高热,内治方可用

A. 仙方活命饮
B. 五味消毒饮
C. 五神汤
D. 黄连解毒汤
E. 普济消毒饮


4. [多选题]磁共振显像(MRI)中表现为"非常低的信号强度"的组织是:

A. 皮质骨
B. 空气
C. 韧带
D. 肌腱
E. 纤维软骨


5. [单选题]《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神明"的含义是

A. 阴阳不测
B.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C. 脏腑的功能活动
D. 清静机灵
E. 两目之神采


6. [多选题]温病学和《伤寒论》的关系是( )

A. 温病学与《伤寒论》在学术上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entire contract)
B. 温病学可以完全包括《伤寒论》的内容
C. 温病学是《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
D. 温病学和《伤寒论》均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学科
E. 《伤寒论》为温病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7. [单选题]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8. [多选题]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

A. 肱骨内、外上髁
B. 肱骨内、外髁
C. 肱骨内上、外髁
D. 尺骨鹰嘴突
E. 尺骨鹰嘴


9. [单选题]症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缓,宜选用

A. 化湿清热
B. 芳香宣化
C. 分消走泄
D. 清气化湿
E. 升清降浊


10. [多选题]严重创伤后易发生气性坏疽的部位是

A. 上肢
B. 下肢
C. 胸部
D. 腰背部
E. 臀部


11. [多选题]胸骨骨折可出现

A. 深吸气时疼痛
B. 胸骨柄处压痛
C. 胸廓挤压征阳性
D. 局部高突畸形
E. 局部肿胀疼痛


12. [多选题]踝部骨折整复手法,包括:

A. 拨伸牵引
B. 旋转加翻转手法
C. 叩挤手法
D. 推提手法
E. 踝背伸手法


13. [多选题]淋病的临床特征有

A. 外阴黏膜出现成群水庖
B. 潜伏7~12天
C. 可查到梅毒螺旋体
D. 尿道口溢脓,涂片镜检可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E. 早期外阴部(genital organ)出现疳疮


14. [单选题]某男,55岁。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舌苔浊腻,脉滑。治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其治法宗

A. 辛甘发散为阳
B. 酸苦涌泄为阴
C. 味厚则泄
D. 味薄则通
E. 气厚则发热


15.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形容夏天脉象的生理变化有

A. 浮
B. 洪
C. 泛泛乎万物有余
D. 在肤
E. 矩


16. [单选题]按《金匮要略》所述,下列哪种病证不宜用汗法?

A. 痉病
B. 湿病
C. 暍病
D. 肺胀
E. 疟病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3nkow0.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