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医学职称2023实战模拟每日一练(04月21日)相关信息,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医学职称2023实战模拟每日一练(04月21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用某实验室的测汞仪,测定同一含低浓度汞的样品多次(6次以上),计算测定值的标准偏差为0.01μg,该实验室测汞的定量下限为
  A. 0.05μg/L 
  B. 0.05μg 
  C. 0.10μg/L 
  D. 0.10μg 
  E. 0.15μg/L 
 
2. [多选题]下列关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时环境温度最好为20~25℃恒温 
  B. 干化学试剂的胶膜可减少血清内源性物质的干扰 
  C. 朗伯-比尔定律适用于(suitable for)干化学法测定技术的浓度计算 
  D. 离心式生化分析仪采用同步分析 
  E. 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必定是单通道 
 
3. [单选题]造成气相色谱固定液流失的原因是固定液在使用条件下
  A. 熔点高 
  B. 化学惰性差 
  C. 蒸气压高 
  D. 蒸气压低 
  E. 黏度低 
 
4. [单选题]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得某溶液E=290mV,相应的氟离子浓度为2.31mg/L,已知其E-logC的斜率为59mV,测得另一溶液的E=231mV,其相应的氟离子浓度为
  A. 5.9mg/L 
  B. 231mg/L 
  C. 23.1mg/L 
  D. 290mg/L 
  E. 2.31mg/L 
 
5. [单选题]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气溶胶样品时,最好选用
  A. 慢速定性滤纸 
  B. 慢速定量滤纸 
  C. 超细玻璃纤维滤纸 
  D. 测尘滤膜 
  E. 微孔滤膜 
 
6. [单选题]当水和碱金属反应时,生成
  A. 酸溶液 
  B. 不溶性的金属氢氧化物 
  C. 碱溶液 
  D. 盐和氢气 
  E. 碱金属的氧化物 
 
7. [单选题]耗氧量为每升水中的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折算为氧的毫克数表示。该物质为
  A. 有机物 
  B. 氧化性物质 
  C. 溶解性物质 
  D. 有机污染物 
  E. 还原性物质 
 
8. [单选题]为提高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的稳定性,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 提高载气纯度 
  B. 减少检测室内负性离子含量 
  C. 延长柱子老化时间 
  D. 降低柱温,提高检测室温度 
  E. 在有惰性气体存在下,对检测器加温 
 
9. [多选题]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状态决定了
  A. 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大小 
  B. 污染物浓度高低 
  C. 选用的采样方法和采样装置 
  D. 空气中限值的大小 
  E. 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物理特征 
 
10. [多选题]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的原理,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样品经预处理使铅以离子状态存在 
  B. 试液中铅离子被火焰的高温变成基态原子 
  C. 基态原子吸收来自铅空心阴极灯发出的283.3nm共振线 
  D. 对共振线的吸收值与样品中铅含量成正比 
  E. 还原型乙炔/空气火焰测定灵敏度优于氧化型乙炔/空气火焰 
 
11. [单选题]钼蓝法测定食品中的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食品中的磷经酸消解后转变为正磷酸盐与钼酸铵作用生成磷钼酸 
  B. 食品中的磷经干灰化后转变为正磷酸盐与钼酸铵作用生成磷钼酸 
  C. 偏磷酸和焦磷酸也能呈现钼蓝反应 
  D. 钼蓝反应是在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E. 钼蓝的最大吸收波长在紫外区 
 
12. [多选题]影响血标本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
  A. 生理 
  B. 饮食 
  C. 药物 
  D. 溶血 
  E. 湿度 
 
13. [单选题]食品中禁用的防腐剂有硼砂、硼酸、水杨酸及其盐,检查硼酸、硼砂可用焰色反应定性检查,检查方法是样品灰化后,在盛灰分的坩埚中加数滴硫酸及乙醇直接点火,阳性时火焰的颜色是
  A. 黄色 
  B. 红色 
  C. 橙红 
  D. 蓝色 
  E. 绿色 
 
14. [单选题]气相色谱仪中电子捕获检测器要求用氮气作载气,氮气纯度至少应为多少
  A. 99.00% 
  B. 99.95% 
  C. 99.98% 
  D. 99.90% 
  E. 99.99% 
 
15. [单选题]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gf-aas determination)含有机物多的样品时,要选择好
  A. 干燥温度和时间 
  B. 灰化温度和时间 
  C. 干燥和灰化的温度及时间 
  D. 原子化温度和时间 
  E. 净化温度和时间 
 
16. [多选题]在气相色谱法中,老化色谱柱的目的是为了
  A. 除去残留的低沸点物质 
  B. 提高柱效率,提高灵敏度 
  C. 使固定液均匀、牢固地分布在担体表面上 
  D. 除低沸点杂质,保护检测器 
  E. 增加色谱柱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