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2024健康教育(中级)[代码:365]考试历年真题(07月19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07-19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56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健康教育(中级)[代码:365]考试历年真题(07月19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健康教育(中级)[代码:365]考试历年真题(07月19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12岁男性,左眼突出伴视力下降2个月余。CT示左侧视神经柱形增粗,有轻度增强,左侧视神经孔扩大,视交叉左侧亦增粗、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视神经脑膜瘤(meningioma of optic nerve)
B. 视神经胶质瘤
C. 炎性假瘤
D. 视神经母细胞瘤
E. 视神经血管瘤


2. [多选题]以下关于乙脑病人的脑脊液描述正确的是

A. 糖正常
B. 白细胞计数在(50~500)乘以十的六次方/L
C. 无色透明
D. 压力增高
E. 氯化物降低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生长发育指标

A. 年龄别低体重百分比
B. 人口自然增长率
C. 年龄别低身高百分比
D. 身高别低体重百分比
E. 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


4. [单选题]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是

A. 养心安神,滋阴补肾
B. 补肾宁心,益智安神
C. 益阴明目,重镇安神
D. 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E. 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5. [单选题]有关细菌性痢疾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菌痢常见致病菌为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次之
B. 志贺痢疾杆菌引起者症状较重,宋内痢疾杆菌引起者较轻
C. 内毒素主要与全身症状有关
D. 中毒型菌痢是由于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异常强烈的反应,引起慢性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E. 菌痢主要病变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


6. [单选题]安乐死的定义

A. 自然死亡
B. 他人干预死亡
C. 无痛苦死亡
D. 脑死亡
E. 自己结束生命


7. [单选题]钩体病首次抗菌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高热、寒战加重伴血压下降,则应首先考虑

A. 抗生素剂量不足
B. 变态反应
C. 赫氏反应
D. 溶血反应
E. 中毒反应


8. [单选题]小腹泻轻型与重型的主要区别点是

A. 每日大便次数
B. 有无呕吐
C. 有无发热
D. 脱水、电解质紊乱
E. 大便性质


9. [单选题]强心苷中毒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 )

A. Q-T间期缩短
B. 神经系统症状
C. 胃肠道反应
D. 房室传导阻滞
E. 低血钾


10. [多选题]下列关于乙脑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形状为杆状
B. 抵抗力强
C. 单股正链DNA
D. 属黄病毒科
E. 抗原性稳定


11. [单选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个主要临床表现是

A. 创伤体验的反复出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抑郁症状
B. 抑郁症状、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
C. 焦虑症状、创伤体验的反复出现、持续的回避
D. 创伤体验的反复出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
E. 创伤体验的反复出现、持续的回避、抑郁症状


12. [单选题]稽留热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 风湿热
B. 疟疾
C. 斑疹伤寒
D. 布鲁菌病
E. 渗出性胸膜炎


13. [多选题]关于血吸虫的发病机制,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 急性血吸虫病仅引起体液免疫
B. 人获得免疫力可杀伤体内的成虫
C. 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保护性免疫
D. 晚期血吸虫的免疫病理变化仅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
E. 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


14. [单选题]女,34岁,因原发性甲亢行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有关术中操作,正确的是

A. 结扎切断甲状腺上动脉要远离甲状腺上极
B. 结扎切断甲状腺下动脉要靠近甲状腺背面
C. 切除腺体的70%~80%
D. 止血后不必放引流
E. 需保留腺体的背面部分


15. [单选题]下列关于钩虫病的贫血,正确的是

A. 正常细胞性贫血
B. 大细胞性贫血(macrocytic anemia)
C.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D. 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E. 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及多染性贫血


16. [多选题]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方法

A. 产后实行母婴同室
B. 婴儿早吸吮
C. 提早母婴皮肤接触
D. 针灸治疗
E. 按需哺乳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5r242m.html
    延伸阅读
    考试资料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