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微生物技术正高高级职称每日一练冲刺练习(10月30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微生物技术正高高级职称每日一练冲刺练习(10月30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每月末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的指标为( )
  A. 当月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B. 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C. 方差 
  D. 中位数 
  E. 众数 
 
2. [多选题]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A. 可以借鉴其他实验室的文件 
  B. 可以由相关的咨询服务机构代为完成 
  C. 既能体现自身特点,又能满足质量需求 
  D. 全员参与 
  E. 形成必要的控制文件是实施质量体系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3. [多选题]能经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是
  A. 沙眼衣原体 
  B. 解脲脲原体 
  C. 梅毒螺旋体 
  D. 普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prowazekii) 
  E. 白假丝酵母菌 
 
4. [多选题]历次霍乱世界性大流行的病人多为儿童,提示
  A. 儿童对霍乱的先天免疫机制不完善 
  B. 儿童无特异性免疫力(specific immunity)易感 
  C. 成人已感染过该菌而产生了牢固的免疫力 
  D. 因儿童接触该菌机会多 
  E. 需反复感染该菌,产生了牢固的免疫力 
 
5. [多选题]粉螨作为病原体可引起人体( )
  A. 螨性皮炎 
  B. 肝螨症 
  C. 肠螨症 
  D. 尿螨症 
  E. 肺螨症 
 
6. [多选题]肠杆菌科细菌与引起疾病对应正确的是
  A. 伤寒--伤寒沙门菌 
  B. 副伤寒--副伤寒沙门菌 
  C. 细菌性痢疾--志贺菌 
  D. 食物中毒--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等 
  E. 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氏菌 
 
7. [多选题]有关细菌毒素,正确的提法是
  A. 内毒素对热不稳定 
  B. 多数外毒素由毒性亚单位和无毒亚单位构成 
  C. 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D. 外毒素易被蛋白酶分解破坏 
  E. 只有阳性革兰菌产生肠毒素 
 
8. [多选题]无动力的细菌是
  A. 大肠埃希菌 
  B. 伤寒沙门菌 
  C. 痢疾志贺菌 
  D.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 
  E. 阴沟肠杆菌 
 
9. [多选题]人对广州管圆线虫来说,属于非正常宿主,该寄生虫主要停留在人体内的是哪几个阶段( )
  A. 成虫早期 
  B. 第四幼虫 
  C. 第一幼虫 
  D. 第二幼虫 
  E. 第三幼虫 
 
10. [多选题]量值溯源是
  A. 建立和保证不同方法结果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过程 
  B. 使常规质控结果与标称值一致 
  C. 使常规检验结果与参考方法结果一致 
  D. 使用参考方法测定临床标本的结果与真值一致 
  E. 使常规检验结果与有证参考物质的定值一致 
 
11. [多选题]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莫匹罗星高水平耐药筛选试验肉汤稀释法描述正确的是()
  A. 药物浓度为256μg/ml 
  B. 培养基为CAMHB肉汤 
  C. 无生长表示缺乏莫匹罗星高水平耐药 
  D. 孵育温度为35±2℃ 
  E. 孵育时间均为48小时 
 
12. [多选题]小白鼠是细菌学(bacteriology)研究常用实验动物,其优点是
  A. 易于饲养管理 
  B. 对传染病抵抗力强 
  C. 对多种细菌有易感性 
  D. 品系较多 
  E. 耐饥饿,耐寒冷 
 
13. [多选题]符合草绿色链球菌生化反应的是
  A. 触酶试验阴性 
  B. Optochin敏感试验敏感 
  C. Optochin敏感试验耐药 
  D. 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E. 胆汁溶解试验阴性 
 
14. [多选题]近年来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成熟的具体表现有
  A. 研制了相似于患者标本的稳定质控品 
  B. 对质量控制方法的性能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C. 依托全自动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大大加强 
  D. 提出了高效率的质量控制的概念 
  E.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 
 
15. [多选题]结核分枝杆菌
  A. 经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可发生荧光 
  B. 为兼性胞内寄生菌 
  C. 在一般情况下,分裂速度为18小时一代 
  D. 在液体培养基中多为表面生长,形成菌膜,且干燥易碎而沉于管底 
  E. 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数形成光滑菌落 
 
16. [多选题]人感染肾膨结线虫的可能方式为( )
  A. 经血液传播 
  B. 经胎盘传播 
  C. 吃了含该虫第三期幼虫的蛙或鱼类而引起 
  D. 幼虫经皮肤侵入而感染 
  E. 因吞食了生水中的或水生植物上的寡毛类环节动物而获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