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正确答案:E。A.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死亡、移至他处)或传染源不再携带病原体(痊愈) B.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 C.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传染过程 D.易感人群全部迁出 E.A+B+C 更多疾病控制副高级职称考试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A. 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死亡、移至他处)或传染源不再携带病原体(痊愈)
B. 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
C. 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latency)没有发生新的传染过程
D. 易感人群全部迁出
E. A+B+C
2. [单选题]预后研究与病因学研究的根本差别在于
A. 研究对象的起点为已发病人群
B. 研究的设计不同
C. 研究的结局前者主要为死亡,后者不能是死亡
D. 分析的方法不同,前者要用生存分析,后者不能
E. 研究的因素不同,前者多为标志物,后者通常不用
3. [单选题]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A. 病例需用公认的诊断标准加以诊断
B. 要计算样本量
C. 同时对病例和对照调查
D. 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接受某项干预措施,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E. 以上均不是
4. [多选题]利水渗湿药(drugs removing dampness and promoting d)适应的病证是( )
A. 淋证
B. 痰饮证
C. 水肿证
D. 小便不利
E. 黄疸
5. [单选题]下列哪种方法对控制混杂不起作用
A. 盲法
B. 分层分析
C. 标准化
D. 随机化
E. 匹配
6. [单选题]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最早出现的一段时间(a period)称为
A. 潜伏期(latency)
B. 传染期
C. 前驱期
D. 发病前期
E. 隔离期
7. [多选题]气与津液的关系可表现为( )
A. 气能生津
B. 气能行津
C. 气能摄津
D. 津能载气
E. 津能摄气
8. [单选题]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和对照各500名,研究结果(results):分别在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中发现可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与该病的联系强度是
A. 80%
B. 40%
C. 16%
D. 20%
E. 以上资料不能计算
9. [单选题]关于调查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实验设计
B. 调查设计包括理论设计和操作设计
C. 调查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
D. 调查设计可分为专业设计和技术设计
E. 以上都不是
10. [单选题]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A.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B. 湿性重浊
C.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D. 湿性黏滞,排泄不畅
E. 湿性黏滞,疾病缠绵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