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口腔修复高级职称(正高)2024备考每日一练(07月11日)相关信息,更多口腔修复高级职称(正高)2024备考每日一练(07月11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下列窝洞预备(cavity preparation)的原则中,哪项是正确的
  A. 不可完全去净腐质 
  B. 保护牙髓 
  C. 制备抗力形 
  D. 制备固位形(retention form) 
  E. 窝洞点线角为钝角 
 
2. [多选题]全口义齿基托的磨光面应形成凹面,是因为 ( )
  A. 增加义齿强度 
  B. 使义齿边缘封闭更好 
  C. 有助于义齿的固位 
  D. 适应口腔内软组织的活动 
  E. 更加美观 
 
3. [单选题]内伤发热,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舌质青紫,脉涩为( )
  A. 气郁发热 
  B. 气虚发热 
  C. 阴虚发热 
  D. 瘀血发热 
  E. 湿阻发热 
 
4. [多选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包括
  A. "损伤性"改变,S-T弓背型明显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 
  B. "缺血性"改变,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C. "缺血性"改变,出现ST段水平型下移及T波倒置 
  D. QRS波群电压增高 
  E. "坏死性"改变,出现异常Q波或QS波 
 
5. [单选题]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者,属于( )
  A. 心脾两虚证 
  B. 心血亏虚证 
  C. 脾气亏虚 
  D. 气血亏虚证 
  E. 脾肾亏虚证 
 
6. [多选题]牙科铸造的特点有
  A. 可满足任何形式修复体的要求,能铸造出形状复杂,壁薄及有细小管腔的铸造件 
  B. 具有较高精度 
  C. 与锤造技术相比,具有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D. 不属于熔模铸造法(investment casting) 
  E. 可以满足任何高硬度、高熔点、高弹性及高沾滞性能金属的加工 
 
7. [多选题]水肿的治疗原则包括( )
  A. "开鬼门" 
  B. "洁净府" 
  C. "去菀陈莝" 
  D.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E. "腰以上肿,当发汗……" 
 
8. [单选题]耳穴"交感"的位置,应在( )
  A. 对耳轮下脚外二分之一处 
  B. 对耳轮下脚内二分之一处 
  C. 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D. 对耳轮下脚的内上角 
  E. 对耳轮上脚的外上角 
 
9. [多选题]腭裂手术时在腭部粘骨膜下用含适量的肾上腺素的0.25%~0.5%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作局部浸润注射,其主要目的是
  A. 减少术中出血 
  B. 减少疼痛 
  C. 易于剥离粘骨膜 
  D. 减少肿胀 
  E. 利于组织缝合 
 
10. [单选题]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善惊易恐,现症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醒,脉细。本病的治法为( )
  A.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B.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C. 温补心阳,安神定惊 
  D. 活血祛瘀安神 
  E.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11. [多选题]对初戴全口义齿患者(patients with complete dentures)、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 戴牙后即可正常进食 
  B. 让患者带食物在椅旁试用 
  C. 戴牙后发音立即恢复正常 
  D. 不宜过早戴义齿进食 
  E. 先吃软小食物、不用前牙咬碎食物 
 
12. [多选题]龋病的危害性有
  A. 牙冠缺损终致牙丧失 
  B.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C. 颌面部间隙感染和颌骨炎症 
  D. 影响消化功能 
  E. 病灶牙,引起远隔脏器的感染 
 
13. [多选题]下列类型水肿属中医"阳水"范围的有( )
  A. 肾阳衰微 
  B. 风水泛滥 
  C. 水湿浸渍 
  D. 脾阳不振 
  E. 湿热壅盛 
 
14. [多选题]关于网状连接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网状连接体要有一定的强度 
  B. 网状连接体的大小与缺牙的多少成正比 
  C. 在前牙区设置网状连接体时应增设补强线 
  D. 在治疗后的残根部位设置网状连接体时,应注意加强及局部缓冲 
  E. 网状连接体与工作模型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隙,以利于塑料的包绕 
 
15. [多选题]Ⅱ类洞的邻面窝洞制备要点
  A. 颊、舌壁洞形应扩展到外展隙 
  B. 颊、舌壁微向咬合面方向聚合 
  C. 颊、舌壁应顺釉柱方向稍外敞 
  D. 颊、舌两侧的轴髓线角要圆钝 
  E. 颊、舌两侧的龈线角清晰锐利 
 
16. [多选题]可出现血清铁升高的疾病有
  A.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B. 慢性病性贫血 
  C. 海洋性贫血 
  D. 缺铁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