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副高)儿科护理(副高)考试题69相关信息,更多2024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副高)儿科护理(副高)考试题69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尸检的期限是
A. 死后12小时以内进行
B. 死后24小时以内进行
C. 死后48小时以内进行
D. 死后72小时以内进行
E. 死后84小时以内进行
2. [单选题]房颤患者进行电复律,应用华法林预防栓塞的方法为
A. 转律前口服一周,复律后继续口服一周
B. 转律前口服二周,复律后继续口服二周
C. 转律前口服三周,复律后继续口服四周
D. 转律前口服四周,复律后继续口服五周
E. 转律前口服五周,复律后继续口服六周
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精神活性物质的是
A. 大麻
B. 烟草
C. 苯丙胺
D. 碳酸锂
E. 酒精
4. [单选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A.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疏忽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B.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过于自信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C.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技术原因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D.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E.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5. [单选题]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中维护受试者利益指
A. 人体实验的危险应该是很小的
B. 人体实验的危险不能超过实验带来的利益
C. 人体实验应该是没有风险的
D. 人体实验应该以不损害人们的健康为前提
E. 人体实验应该预测到所有的风险和预期的价值
6. [单选题]患者、男性,56岁,近来出现动作缓慢和双手抖动。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帕金森病,对于该病下述哪项症状一般不会出现
A. 协调运动减少
B. 静止性震颤
C. 全身肌肉强直
D. 走路呈"慌张步态"
E. 出现偏瘫症状
7. [单选题]精神分裂症的幻听中哪种更具有诊断价值
A. 机械性幻听
B. 功能性幻听
C. 言语性幻听
D. 评论性幻听
E. 要素性幻听
8. [单选题]婚前医学检查,对确诊患有严重遗传病不宜生育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 不能结婚
B. 可以结婚,但需要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实施结扎手术
C. 可以结婚,但需提交书面声明,保证不生育
D. 可以结婚,但必须符合晚婚规定
E. 《婚姻法》未明确规定禁止结婚的,可以结婚
9.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心绞痛的主要鉴别是
A. 疼痛的部位不同
B. 疼痛的性质不同
C. 疼痛的诱因不同
D. 是否有心电图改变
E. 是否有心脏生物学标志物的改变
10. [单选题]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可出现的症状是
A.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泡沫痰
B. 呼吸困难,能平卧,咳白黏痰
C. 下垂性双下肢对称性水肿
D. 晨起面部水肿
E. 单侧肢体水肿
11. [单选题]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紊乱以下列哪种最为多见
A. 早醒
B. 入睡困难
C. 醒后不易再睡
D. 易醒
E. 睡眠过度
12. [单选题]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由哪个或哪几个机构或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A.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
C.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D.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E.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13. [单选题]为了及时治疗急性中毒,下列哪项可作为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main basis)
A. 毒物接触史
B. 临床表现
C. 毒物分析
D. 毒物接触史和毒物分析
E. 毒物接触史和临床表现
14.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最突出的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
A. 脑皮质变性
B. 脑白质变性
C.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D. 神经纤维髓鞘破坏或脱髓鞘
E. 病灶呈多发性、播散性
15. [单选题]皮肤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不包括
A. 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
B. 毛细血管壁的缺陷
C. 红细胞经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过多
D. 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E. 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