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理化检验技术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免费每日一练下载(10月29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理化检验技术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免费每日一练下载(10月29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各措施可减小偶然误差的是
  A. 校准砝码 
  B. 进行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定(parallel determination)次数 
  D. 进行对照试验 
  E. 使用高纯度试剂 
 
2. [单选题]尿中甲醇检测的标准方法(WS/T62-1996)是
  A. 样品稀释-气相色谱法 
  B. 样品浓缩-气相色谱法 
  C. 顶空-气相色谱法 
  D. 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 
  E. 固体萃取-气相色谱法 
 
3. [单选题]除索氏抽提法外,国标方法中规定的脂肪测定方法是
  A. 液液萃取法 
  B. 高效液相法 
  C. 酸水解法 
  D. 纸层析法 
  E.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 
 
4. [单选题]双硫腙比色法测定(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食品中铅时,样品灰化后,用何种溶液溶解灰分
  A. 硫酸 
  B. 硝酸(1+1) 
  C. 盐酸 
  D. 磷酸 
  E. 硝酸-高氯酸 
 
5.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在发生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时,活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1,2,3-三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苯 
  B.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2,3-三甲苯>甲苯>苯 
  C. 苯>甲苯>1,2,3-三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D. 甲苯>苯>1,2,3-三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E. 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2,3-三甲苯 
 
6. [单选题]国标规定,用双硫腙比色法测锌时,为防止铜、汞、铅、铋和镉离子干扰,宜选用的试剂是
  A. 硫代硫酸钠溶液,用乙酸调至pH4.5~5.5 
  B. 氯化钠溶液 
  C. 亚硫酸钠溶液 
  D. 碘化钾溶液 
  E. 氯化亚锡溶液 
 
7. [单选题]用亚甲基蓝比色法测定(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空气中硫化氢时,加入混合显色液后放置30min,再加磷酸氢二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A. 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干扰 
  B. 排除空气中氧化性气体的干扰 
  C. 排除空气中甲醛的干扰 
  D. 排除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干扰 
  E. 排除三氯化铁的颜色干扰 
 
8. [单选题]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很大,表明
  A.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 
  B. 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 该物质的灵敏度高 
  D. 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 
  E.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低 
 
9. [单选题]下列关于平行测定(parallel determination)结果准确度与精密度(accuracy and precision)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精密度高则没有随机误差 
  B. 精密度高则准确度一定高 
  C. 精密度高表明方法的重现性好 
  D. 存在系统误差则精密度一定不高 
  E. 偶然误差不影响准确度 
 
10. [单选题]水体新近受到污染,自净过程正在进行
  A. 水中氨氮含量高,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B. 水中硝酸盐氮含量高,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C. 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氨氮和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D. 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高,硝酸盐氮含量不高 
  E. 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均高 
 
11. [单选题]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光源是
  A. 钨灯 
  B. 氘灯 
  C. 无极放电灯 
  D. 氢灯 
  E. 空心阴极灯 
 
12. [多选题]表示色谱柱效率,可以用
  A. 理论塔板数 
  B. 分配系数 
  C. 保留值 
  D. 塔板高度 
  E. 载气流速 
 
13. [单选题]测定食品中脂肪,直接用有机溶剂提取测定的是
  A. 游离脂肪 
  B. 结合脂肪 
  C. 氧化脂肪 
  D. 乳脂肪 
  E. 原脂肪 
 
14. [多选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保持恒温的方式有 ( )
  A. 水浴式循环直接加热 
  B. 微波恒温加热 
  C. 光照加热 
  D. 干式恒温加热 
  E. 恒温液循环间接加热 
 
15. [单选题]气泡吸收管使用前要进行吸收效率实验,要求1个管的采样效率达到
  A. 80%以上 
  B. 75%以上 
  C. 85%以上 
  D. 70%以上 
  E. 90%以上 
 
16. [多选题]《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铅的测定方法是
  A. 双硫腙比色法 
  B. 原子荥光法 
  C. 微分电位溶出法 
  D. 火焰原子吸收法 
  E. 无火焰原子吸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