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卫生资格儿科主治医师每日一练强化练习(06月23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卫生资格儿科主治医师每日一练强化练习(06月23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引起深部真菌病的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的是
  A. 组织胞浆菌 
  B. 球孢子菌 
  C. 新型隐球菌 
  D. 芽生菌 
  E. 白色念珠菌 
 
2. [单选题]下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 渗出液 
  B. 漏出液 
  C. 血性胸水 
  D. 草黄色液体 
  E. 乳糜胸 
 
3. [单选题]该婴儿经上述喂养后腹泻已止,但母乳分泌量减少,婴儿体重减轻(weight loss)1kg,为了促使体重上升,除继续哺母乳外可加
  A. 米粉 
  B. 鲜牛奶 
  C. 配方奶 
  D. 蛋白奶 
  E. 豆浆 
 
4. [单选题]佝偻病初期的临床表现是
  A. 骨骼系统改变 
  B. 精神神经症状,多汗 
  C.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 
  D. 血钙正常,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E. 以上都不是 
 
5. [单选题]女婴,胎龄42周,剖宫产娩出,出生无呼吸,全身苍白,四肢松弛,指(趾)甲粪染,心率70次/分,羊水Ⅲ度污染。对该患儿首先第一步的处理是
  A. 立即气管插管,直视下吸清气道分泌物及吸入的胎粪 
  B. 立即气管内滴人肾上腺素 
  C. 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D. 人工气囊加压呼吸 
  E.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正常循环 
 
6. [单选题]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在脑脊液检查中有根本性区别的项目是
  A. 脑脊液透明度 
  B. 脑脊液压力 
  C. 脑脊液细胞总数 
  D. 蛋白增高程度 
  E. 糖和氯化物定量 
 
7.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风湿热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A. C反应蛋白高可提示风湿活动 
  B. ASO升高,只能说明近期有过链球菌感染 
  C. 舞蹈病患儿的ASO一定增高 
  D.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是风湿活动的指标 
  E. 20%患儿的ASO可不增高 
 
8. [单选题]请填空:新生儿呼吸暂停且心动过缓。清洁气道,给予刺激。30sec时,开始正压通气。60sec时,心率80次/min。此时( )开始胸外按压。 ()
  A. 应该。 
  B. 不应该。 
 
9. [单选题]最重要的检查
  A. 血清胆红素测定 
  B. 网织细胞测定 
  C. 肝功能检查 
  D. RBC及Hb测定 
  E. 血型特异抗体测定 
 
10. [单选题]以下新生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幽门括约肌较发达 
  B. 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低 
  C. 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 
  D. 肠管壁薄,通透性高 
  E. 贲门括约肌发达 
 
11. [单选题]6个月男婴,腹泻1天,大便呈蛋花汤样,7~8次/日,无发热,无呕吐。查体:眼窝凹陷,心肺正常,腹软不胀,无触痛,皮肤弹性正常,四肢温,脉有力。化验血钠145mol/L,钾4.0mmol/L,氯103mmol/L。首选补液种类为
  A. 0.9%氯化钠 
  B. 10%葡萄糖 
  C. 2:1等张含钠液 
  D. ORS液 
  E. 5%碳酸氢钠 
 
12. [单选题]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以下哪项不符合
  A. 生理性黄疸 
  B. 假月经 
  C. 新生儿粟粒疹 
  D. 新生儿湿肺 
  E. 乳腺肿大 
 
13. [单选题]女患儿,1岁。低热10余日,喜哭易怒,嗜睡,有时便秘,体检:前囟膨隆,心肺正常,肝肋下1.5cm,颈软,克氏征阴性,腹壁反射减弱,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蛋白(),细胞数200×106/L,糖2.4mmo]/L,氯化物107mmol/L。诊断为
  A. 结核性脑膜炎 
  B. 化脓性脑膜炎 
  C. 中毒性脑病 
  D.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E. 病毒性脑膜炎 
 
14. [单选题]患儿,3岁,出生时曾接种卡介苗,2岁半时PPD试验为6mm×6mm,最近PPD试验为15mm×16mm,下列哪种情况可能性较大
  A. 卡介苗接种(bcg vaccination)后反应 
  B. 曾有结核感染 
  C. 新近有结核感染 
  D. 假阳性反应 
  E. 皮肤激惹反应 
 
15. [单选题]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如下,但除外一项:
  A. 外观清或略混,呈毛玻璃样 
  B. 白细胞数约(100-300)×106/L 
  C. 糖>6mmol/L 
  D. 蛋白增高为1.0-3.0g/L 
  E. 淋巴细胞0.7-0.8 
 
16. [多选题]RAS对血压的影响机制包括
  A.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B. 促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C. 促醛固酮分泌 
  D.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E.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