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心电学技术卫生高级职称(正高)2024优质每日一练(06月22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06-22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134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心电学技术卫生高级职称(正高)2024优质每日一练(06月22日)相关信息,更多心电学技术卫生高级职称(正高)2024优质每日一练(06月22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通常发生在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B. 存在有良好的室房逆向传导(antidromic conduction)
C. 常由室性期前收缩诱发,也可由房性期前收缩或肌电干扰诱发
D. 节律相对整齐,频率小于等于起搏器的上限跟踪频率
E. QRS波形为心室起搏形态,有房室分离


2. [多选题]关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 可出现房室分离
B. 可呈1:1房室传导
C. 可呈2:1房室传导
D. 可呈1:2室房传导
E. 以上都错


3. [多选题]QRS波群低电压见于下列哪些情况

A. 黏液性水肿
B. 限制型或浸润型心肌病
C. 慢性肺部疾病
D. 无力型的正常人
E. 胸腔积液


4. [多选题]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阐述,正确的是

A. 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B. 心动过速频率常为130次/分
C. 多见于VVI起搏器患者
D. 常因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
E. 心动过速为折返机制


5. [多选题]关于高钾血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复极3相时间缩短
B. 除极0相上升速度减慢
C. R波振幅降低,S波增宽
D. ST段不下移
E. 可引起ST段抬高


6. [多选题]下列哪些措施可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A. 毛花苷丙
B. 电击治疗
C. 利多卡因治疗
D. 胺碘酮
E.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7. [多选题]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B. 发生机制可能与触发活动有关
C. 对腺苷敏感
D. 可发生晕厥
E. 常表现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8. [多选题]引起右胸导联QRS波群振幅增高的原因包括

A. 右心室肥大
B. 右束支阻滞
C. A型预激
D. B型预激
E. 正常变异


9. [多选题]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

A. 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B. 房性心动过速
C.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D. 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
E. 以上都不是


10. [多选题]长期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fatal arrhythmia)的方法包括

A. 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B. 口服胺碘酮
C. 口服地高辛
D. 口服心律平
E. 口服阿替洛尔


11. [多选题]室性并行心律表现为

A. 异位搏动间距无固定关系
B. 易产生室性融合波
C. 异位室性搏动与室性搏动的配对间期恒定
D. 两个异位搏动之间期最长的是最短的整倍数
E. 异位室性搏动与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不恒定


12. [多选题]形成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A. 恰遇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
B. 恰遇心室肌的相对不应期
C. 恰遇交界区的有效不应期
D. 恰遇右束支的有效不应期
E. 恰遇右束支的相对不应期


13. [多选题]下列符合阵发性室速临床特点的是

A.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
B.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C. 心律绝对规整
D. 心电图可见心室夺获
E. 心电图可见房室分离


14. [多选题]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禁用

A. 奎尼丁
B. 阿替洛尔
C. 阿托品
D. 大量钾盐
E. 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


15. [多选题]关于过度换气性T波改变的论述,正确的是

A. 过度呼吸(数十秒)后胸导联出现一过性T波低平或倒置
B. 约11%的健康人在过度呼吸时可引起T波改变
C. 其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早期引起心室肌的不协调复极有关
D. 服用阿托品可防止这种T波改变
E. 属功能性T波改变


16. [多选题]哪项心律失常可发生于正常健康人

A. 室性心动过速
B.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 房性早搏
D. 室性早搏
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gw5wrw.html
    延伸阅读
    考试资料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