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儿科护理(副高)2023考试试题试卷(1P)相关信息,更多儿科护理(副高)2023考试试题试卷(1P)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种物质中毒具有缺氧和抑制酶的活力双重中毒机制,
A. 亚硝酸盐
B. 汽油
C. 氰化物
D. 棉酚
E. 砒霜
2. [单选题]MSA-C亚型的首发和突出症状
A. 帕金森综合征
B. 小脑性共济失调
C. 自主神经功能不全
D. 肌阵挛
E. 失用
3. [单选题]在对中毒者清除毒物进行洗胃时,下列哪项操作不恰当
A. 惊厥患者不宜插管,易诱发惊厥
B. 昏迷患者不宜洗胃
C. 在服毒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D. 如服毒超过6小时,则不必洗胃
E. 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不宜洗胃
4. [单选题]尊重患者的疾病认知权需要一定的前提,即
A. 不影响医务人员的合作
B. 不让病人难过
C. 不影响医患关系的确立
D. 不影响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
E. 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影响治疗效果
5. [单选题]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实验室检查结果,不正确的是
A. 脑脊液及血清学检查疱疹病毒抗体滴度急性期较恢复期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B. 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
C. EEG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高幅慢波
D. EEG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加重,随着疾病的恢复也逐渐恢复正常
E. 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实质损害或脱髓鞘改变
6. [单选题]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以下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除了
A. 在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
B. 在工作中可能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
C. 从事传染病医疗的
D. 从事传染病教学的
E. 现场处理疫情的
7. [单选题]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不包括
A. 有利于医学和社会发展
B. 必须实事求是
C. 维护受试者利益
D. 严谨的科学态度
E. 受试者知情同意
8. [单选题]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紊乱以下列哪种最为多见
A. 早醒
B. 入睡困难
C. 醒后不易再睡
D. 易醒
E. 睡眠过度
9.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处方书写规则的是
A. 西药和中成药开具在一张处方上
B. 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seriation)
C. 处方有修改,并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D. 患者年龄填写的是虚岁
E. 西药和中药饮片分别开具处方
10. [单选题]急性多发性炎症性脱鞘性神经根神经病人常见的主要危险是
A. 四肢瘫痪
B. 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
C. 并发心肌炎、心力衰竭
D. 呼吸肌麻痹
E. 合并消化道出血
11. [单选题]下列关于药品剂量与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B. 中药饮片以袋为单位
C. 片剂以袋为单位
D. 胶囊剂以丸为单位
E. 颗粒剂以粒为单位
12. [单选题]运动神经元病中哪种类型最常见
A. 肌萎缩侧索硬化
B. 进行性脊肌萎缩
C. 进行性延髓麻痹
D. 原发性侧索硬化
E. 脊肌萎缩症
13. [单选题]关于清除进入人体尚未吸收的毒物,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患者处于昏迷、惊厥状态,吞服石油蒸馏物、腐蚀剂不应催吐
B. 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不宜洗胃
C. 洗胃液每次注入不宜超过300ml,以免促使毒物进入肠内
D. 导泻时,常使用油类泻药,以利于各种毒物排出
E. 毒物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14. [单选题]诊断震颤麻痹最重要的依据是
A. 确切的病史及体征
B. 脑脊液检查
C. 头部CT
D. 头部MRI
E. 脑电地形图
15. [单选题]医疗事故按以下标准分级
A.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
B.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
C.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病程延长或者费用增加
D.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病程延长或者费用增加
E.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死亡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严重残废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病员痛苦以及病程延长或者费用增加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预防医学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 它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B. 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
C. 它以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
D. 它以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特点
E. 它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