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3核医学中级技术职称每日一练(02月20日)相关信息,更多2023核医学中级技术职称每日一练(02月20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进行放射性核素通气功能显像患者的准备,下面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患者取坐位 
  B. 帮助患者学会正确呼吸以配合检查 
  C. 采集后位图像 
  D. 分别采集左肺野和右肺野 
  E. 探头紧贴患者后背 
 
2. [单选题]在肺栓塞的诊断中,X线胸片和肺通气/灌注显像均正常,则
  A. 肺栓塞可以排除 
  B. 肺栓塞的可能性很小 
  C. 肺栓塞只有中等可能性或难以判定 
  D. 肺栓塞可能性较大 
  E. 肺栓塞可能性很高 
 
3. [单选题]为降低静态图像的统计噪声,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A. 减少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剂量 
  B. 增大采集矩阵 
  C. 减小采集矩阵 
  D. 改字节模式为字模式采集 
  E. 改字模式为字节模式采集 
 
4. [单选题]为解决静态图像采集过程中的计数溢出问题,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A. 增大放射性药物的使用剂量 
  B. 增大采集矩阵 
  C. 减小采集矩阵 
  D. 改列表模式为帧模式采集 
  E. 改字模式为字节模式采集 
 
5.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单核吞噬系统
  A. 肝脏内的库普弗细胞 
  B. 脾脏内的巨噬细胞 
  C. 骨髓内的网状吞噬细胞 
  D. 神经系统内的星形胶质细胞 
  E. 神经系统内小胶质细胞 
 
6. [单选题]如果要区分不同的核素,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γ射线的能量相差小于全能峰的FWHM 
  B. γ射线的能量相差等于全能峰的FWHM 
  C. γ射线的能量相差大于全能峰的FWHM 
  D. γ射线的能量相差小于反散射峰的 FWHM 
  E. γ射线的能量相差大于反散射峰的 FWHM 
 
7. [单选题]产生全能峰的主要效应是
  A. 电离作用 
  B. 荧光现象 
  C. 感光效应 
  D. 光电效应 
  E. 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8. [单选题]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不包括
  A. 就业前应严格体检 
  B. 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督 
  C.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D. 妊娠或可能妊娠妇女应减少或脱离与放射线的接触 
  E. 就业后出现任何放射性相关损伤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working post) 
 
9. [单选题]在下列各种注射方法中,首次通过法显像最常采用的注射技术是
  A. 颈静脉注射法 
  B. 止血带法 
  C. 足静脉注射法 
  D. 肘静脉三通管法 
  E. 锁骨下静脉注射法 
 
10.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是门电路心血池显像的适应证
  A. 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与功能状态 
  B. 观察左、右心室在负荷(运动或药物)试验下的心功能变化 
  C. 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 
  D. 室壁瘤的定位与大小的评估,对真性和假性室壁瘤的鉴别 
  E. 监测心血管患者药物及介入性治疗前后心功能测定 
 
11. [单选题]根据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管理,不是住院治疗原则的是
  A.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种类、方式和时间必须住院方能进行和完成 
  B. 方便医保患者报销费用 
  C. 患者居住条件和周围环境(surrounding environment)不能满足门诊核素治疗的要求 
  D. 远道而来的患者 
  E. 病情需要住院治疗 
 
12.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应选用变性红细胞法进行显像
  A. 胶体显像时可疑的脾脏局限性缺损 
  B. 胶体法显像时脾脏显影不良,特别疑有脾脏病变时 
  C. 脾脏切除后残留灶的确定 
  D. 疑有脾脏数目及位置异常,包括内脏错位、功能性无脾、多脾、副脾、游离脾等 
  E. 以上均是 
 
13.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14. [单选题]根据《电力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公众人员连续5年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应超过
  A. 1mSv 
  B. 5mSv 
  C. 15mSv 
  D. 50mSv 
  E. 100mSv 
 
15. [单选题]进行放射性实验操作时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
  A. 用镊子将放射性药物从铅罐中取出 
  B. 在通风管中进行挥发性放射性药物的操作 
  C. 操作β核素时戴铅眼镜 
  D. 用洗耳球配合移液管取放射性液体 
  E. 及时将洒落的放射性药物清除 
 
16. [单选题]儿童做肺灌注显像时,显像剂注射剂量为
  A. 每公斤体重0.2~0.3MBq(0.005~0.008mCi) 
  B. 每公斤体重2~3MBq(0.05~0.08mCi) 
  C. 每公斤体重20~30MBq(0.5~0.8mCi) 
  D. 2~3MBq(0.05~0.08mCi) 
  E. 20~30MBq(0.5~0.8m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