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卫生职称妇产科医学副高晋升职称在线题库(05月10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卫生职称妇产科医学副高晋升职称在线题库(05月10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多选题]为确保输卵管结扎安全有效,下列正确的是
  A. 神经官能症或对手术有极大顾虑者暂缓手术 
  B. 非孕结扎在月经后15~20天进行 
  C. 白带增多,附件压痛,暂缓手术 
  D. 结扎前确认输卵管并追踪至伞端 
  E. 人流后可立即行结扎输卵管术 
 
2. [单选题]34岁已婚妇女。停经41周,胎动减少3日,下腹阵痛2小时。检查宫高29cm,胎心140次/分。B型超声检查羊水指数5cm,胎儿外观无畸形,胎心电子监护检查CST阳性。正确处理方法是
  A. 卧床休息 
  B. 人工破膜观察羊水 
  C. 住院观察,密切检测胎心胎动 
  D. 剖宫产 
  E. 缩宫素引产 
 
3. [单选题]末次月经的英文简写为( )
  A. LMP 
  B. LPM 
  C. MLP 
  D. PML 
  E. PLM 
 
4. [单选题]血清apoA-Ⅰ水平可以直接反映
  A. CM 
  B. Lp(a) 
  C. VLDL 
  D. HDL 
  E. VDL 
 
5. [单选题]导致子宫脱垂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多产 
  B. 先天发育不良 
  C. 缺乏雌激素 
  D. 慢性腹压增加 
  E. 分娩损伤 
 
6. [单选题]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下列哪项体征是早期心力衰竭的可靠诊断依据
  A. 心界扩大 
  B. 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C. 肺底部持续性湿啰音 
  D. 休息时心率>110次/分 
  E. 下肢凹陷性水肿Ⅰ度 
 
7. [单选题]关于胆囊触诊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正常胆囊常不能触及 
  B. 胆囊肿大时,在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可触及梨形或卵圆形囊性物 
  C. 未触及胆囊肿大时,用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用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如嘱患者深吸气时出现胆囊点疼痛,称为胆囊触痛征阳性 
  D. Murphy征阳性是指出现胆囊触痛征阳性者(positive)伴有吸气动作终止现象 
  E. 内脏下垂时胆囊可在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触及 
 
8. [单选题]女,48岁,因下腹不适,腰骶部疼痛,伴多量白带就诊,诊断为宫颈\“颗粒型重度糜烂\”。正确的处理是
  A. 定期随访 
  B. 物理治疗 
  C. 药物治疗 
  D. 宫颈锥切治疗 
  E. 先行宫颈刮片,排除宫颈癌后再治疗 
 
9. [单选题]临产后子宫收缩的特点正确的是
  A. 宫缩的极性是指底部最弱,下段最强 
  B. 自子宫角开始,以每分钟约2cm/s速度向子宫下段扩展 
  C. 第二产程宫缩高峰时子宫内压力可达25~30mmHg 
  D. 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由弱到强并维持一定时间 
  E. 体部肌纤维收缩时变短变宽,松弛时院复原状 
 
10. [单选题]关于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卧床休息、半卧位 
  B. 为了解病情,需随时行妇科检查 
  C. 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D. 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 
  E. 应合理配伍应用抗生素 
 
11. [单选题]与子宫脱垂无关的韧带是
  A. 主韧带 
  B. 阔韧带 
  C. 圆韧带 
  D. 卵巢固有韧带 
  E. 子宫骶骨韧带 
 
12. [单选题]心肾阴虚型胸痹,宜选用( )
  A. 血府逐瘀汤 
  B. 左归饮 
  C. 右归饮 
  D. 补阳还五汤 
  E. 八珍汤 
 
13. [多选题]川芎茶调散的药物组成是( )
  A. 荆芥、防风 
  B. 羌活、白芷、细辛 
  C. 薄荷 
  D. 川芎 
  E. 甘草 
 
14. [单选题]女,17岁,大阴唇外侧及阴蒂包皮处见一6cm×3cm大小的白色病损区域,表面光滑润泽,边界清晰,弹性正常,无压痛,无瘙痒不适,应首选的处理方法是
  A. 局部丙酸睾酮外用 
  B. 局部病损区切除 
  C. 外阴切除 
  D. 激光治疗 
  E. 定期随访 
 
15. [单选题]女性25岁,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外阴瘙痒1周来诊。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充血,阴道内大量块状分泌物,化验滴虫(-),清洁度Ⅰ度,真菌(+)。下列哪项错误
  A. 该病多见于孕妇及近期应用抗生素者 
  B. 此病见于糖尿病患者 
  C. 此病可由口腔、肠道真菌交叉感染所致 
  D. 先用酸性液体冲洗阴道 
  E. 阴道炎治疗 
 
16. [多选题]下列治法中,符合"治痿独取阳明"原则的是( )
  A. 补脾胃 
  B. 养肺阴 
  C. 清胃火 
  D. 祛湿热 
  E. 化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