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2024公卫执业医师资格易混易错每日一练(07月11日)相关信息,更多2024公卫执业医师资格易混易错每日一练(07月11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产生的原因是
  A. DNA复制速度太快 
  B. 双向复制 
  C. 有RNA引物就有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D. 复制与解链方向不同 
  E. 复制中DNA有缠绕打结现象 
 
2. [单选题]男性,12岁,因铜绿假单胞菌性心内膜炎入院,治疗采用羧苄西林合并庆大霉素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天后病情未见好转,应改用
  A. 氯霉素+庆大霉素 
  B.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C. 妥布霉素+头孢噻肟 
  D. 链霉素+青霉素 
  E. 克拉霉素+青霉素G 
 
3. [单选题]可以作为一碳单位原料的氨基酸是
  A. 酪氨酸 
  B. 赖氨酸 
  C. 谷氨酸 
  D. 组氨酸 
  E. 瓜氨酸 
 
4. [单选题]一些内分泌干扰物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地表水和饮水中都能被检测到,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A. 金属镉 
  B. 有机锡 
  C. 苯并(a)芘 
  D. 邻苯二甲酸二酯 
  E. 2,4-二氯苯酚 
 
5. [单选题]M型受体的阻断剂为
  A. 十烃季铵 
  B. 六烃季铵 
  C. 阿托品 
  D. 普萘洛尔 
  E. 酚妥拉明 
 
6. [单选题]更年期妇女最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年龄阶段(age stage)为
  A. 40~60岁 
  B. >35岁 
  C. 50~60岁 
  D. 45~55岁 
  E. 无明显起始年龄 
 
7. [单选题]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通常适用于
  A. 文化程度低的调查对象 
  B. 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对象 
  C. 不乐意用文字或语言表达自己看法的调查对象 
  D. 调查对象不能自由发挥而容易定量回答的调查内容 
  E. 研究者容易编码与归类分析的调查内容 
 
8. [单选题]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
  A. 灌胃 
  B. 喂饲 
  C. 吞咽胶囊 
  D. 鼻饲 
  E. 饮水 
 
9. [单选题]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 现况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定群研究 
  D. 实验研究 
  E. 横断面研究 
 
10. [单选题]女性,26岁,已婚。因消瘦.乏力,胃纳亢进.心慌4月余就诊。近2年应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哪项检查对此患者最有意义( )。
  A. TT3、FT4、TSH测定 
  B. TT3、TT4、TSH测定 
  C. 甲状腺吸碘率测定 
  D. TSH受体抗体测定 
  E. TGA、MCA测定 
 
11. [单选题]队列研究证明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RR=3,P<0.05)。但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时,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OR=1.1,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因为冠心病患者在诊断为冠心病后大多改变了其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使患者的血清胆固醇下降了。这属于下列哪一种偏倚
  A. 检出偏倚 
  B. 易感性偏倚 
  C. Neyman偏倚 
  D. Berkson偏倚 
  E. 诊断怀疑偏倚 
 
12. [单选题]职业中毒分为几种临床类型
  A. 急性、亚急性两种 
  B. 急性、慢性两种 
  C. 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D. 轻度、中度、重度三种 
  E. 轻度、重度两种 
 
13. [单选题]葡萄球菌由于具有以下特点,而使得其一旦在食物中产生,就很难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将其去除
  A. 可以在7.5%的盐水中大量生长 
  B. 低温下可以维持数月 
  C. 耐热性很强,加热不易破坏 
  D. 不受胰蛋白酶的破坏 
  E. 以上都是 
 
14. [单选题]"密封发酵法"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时,杀死病原菌与寄生虫卵的主要因素时
  A. 高温 
  B. 缺氧 
  C. 氨气 
  D. 缺乏营养物质 
  E. 生物拮抗作用 
 
15. [单选题]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主要是
  A. 找出易感人群 
  B. 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C. 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 
  D. 找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联系 
  E. 确定职业有害因素的剂量.效应关系 
 
16. [单选题]伦理道德主要通过什么影响人们的健康
  A. 生活环境 
  B. 劳动条件 
  C. 心理 
  D. 精神生活 
  E.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