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中医内科学(副高)2024智能每日一练(09月19日)相关信息,更多中医内科学(副高)2024智能每日一练(09月19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医学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全口义齿5年最好重新修复,因为
A. 基托组织面与黏膜不密合
B. 全口义齿引起软组织损伤
C. 全口义齿折断
D. 全口义齿不美观
E. 基托树脂老化
2. [单选题]国家鼓励下列人员率先献血
A. 工人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现役军人
E. 中等学校在校学生(school students)
3. [单选题]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是指
A.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B.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C.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以及病程延长
D.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以及病程延长和痛苦增加
E.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以及病程延长、痛苦增加和费用增加
4. [单选题]不属于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是
A. 谁应该是孩子的父母
B. 影响后代的健康成长
C. 导致人类伦理关系的混乱
D. 影响人类基因的纯洁性
E. 商品化问题
5. [单选题]医疗事故按以下方式分类
A. 责任事故;技术事故;混合事故
B. 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医疗差错
C. 责任事故;技术事故;以责任为主的事故;以技术为主事故
D. 责任事故;技术事故
E. 责任事故;技术事故;以责任为主的事故;以技术为主事故;医疗差错
6. [单选题]在进行乳腺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时,最理想的病例是
A. 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患者
B. 一个地区多所医院新诊断的乳腺癌患者
C. 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所有乳腺癌患者
D. 一个地区肿瘤死亡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乳腺癌患者
E. 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乳腺癌患者
7. [单选题]Kennedy第三类缺失是指
A. 两侧后牙游离缺失
B. 一侧后牙游离缺失
C. 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有天然牙
D. 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8. [单选题]为研究职业接触放射性物质与骨瘤发生的关系,某人选取1000名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女职工和1000名电话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950~1980年间的骨瘤发生率,结果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女工中有20例骨瘤患者,而电话员中仅有4例,这种研究属于
A. 横断面研究
B. 实验研究
C. 队列研究
D. 临床研究
E. 病例对照研究
9. [单选题]最易引起口腔黏膜及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增效联磺片
C. 氯喹
D. 阿西平
E. 0.05%氯己定液
10. [单选题]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 罚款
B. 警告
C. 吊销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D. 民事赔偿
E. 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11. [单选题]口腔颌面损伤后患者鼻或耳流出带血的水样液体可诊断为
A. 脑震荡
B. 脑挫裂伤
C. 硬脑膜外血肿
D. 脑脊液漏
E. 鼻骨及乳突骨折
12. [单选题]关于倾斜基牙固定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倾斜基牙固定桥难以获得共同就位道(common insert path)
B. 基牙倾斜度较大时,有可能产生向近中的推力,必要时应该增加远中基牙数
C. 倾斜基牙的倾斜度一般应控制在30°以内
D. 轻度倾斜的基牙可通过加大牙体预备量获得共同就位道(common insert path)
E. 严重倾斜的基牙可通过正畸治疗、改变固位体设计、根管治疗后改变基牙轴向等方法取得共同就位道(common insert path)
13. [单选题]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病人的依从性,等于
A. 治疗效果
B. 技术交往
C. 非技术交往
D. 言语交往
E. 非言语交往
14. [单选题]关于固定桥固位体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固位体包括冠外固位体、冠内固位体和根内固位体三种
B. 全冠固位体对无牙髓活力的基牙具有保护作用
C. 冠内固位体自洁性好,不易发生继发龋
D. 冠内固位体固位力最弱,临床上应用较少
E. 冠内固位体基牙预备时,容易伤及活髓牙的髓角或冠髓
15. [单选题]《母婴保健法》所指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不包括
A. 母婴保健指导
B. 孕妇、产妇保健
C. 胎儿保健
D. 胎儿性别鉴定
E. 新生儿保健
16. [单选题]下列关于预防医学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 它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B. 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
C. 它以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
D. 它以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特点
E. 它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