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学网
搜索

输血技术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每日一练精选(03月20日)

来源: 志学网    发布:2024-03-20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37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志学网发布输血技术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每日一练精选(03月20日)相关信息,更多输血技术卫生副高高级职称2024每日一练精选(03月20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生儿增加
B. 易感人口的增加
C.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D. 免疫人口的死亡
E. 以上均是


2. [单选题]关于ABO血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型人血清中有抗-A
B. A型人红细胞上有A抗原
C. AB型人血清中有抗-A、抗-B
D. O型人红细胞上无A和B抗原
E. AB型人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


3. [单选题]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错误的做法是

A.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B.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C.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D.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E.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单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4. [单选题]采集粒细胞时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目的是

A. 刺激剂,使骨髓和边缘池的粒细胞释放进入循环池
B. 刺激剂,使采集后骨髓更快生成粒细胞
C. 预防用药,防止过敏反应
D. 预防用药,防止低血压
E. 预防用药,防止发热


5.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N0.2条规定,我国实行

A. 有偿献血制度
B. 无偿献血制度
C. 义务献血(voluntary blood donation)制度
D. 血液买卖制度
E. 自愿献血制度


6. [单选题]SAGM红细胞保存35天,溶血率为

A. 1.0%
B. 0.8%
C. 0.6%
D. 0.4%
E. 0.2%


7. [单选题]冷沉淀的保存温度应不高于-18℃,保存期为

A. 自采集日起6个月
B. 自采集日起12个月
C. 自制备日起6个月
D. 自制备日起12个月
E. 自采集日起18个月


8. [单选题]适合的SOP应满足下列要求,但不包括

A. 满足国家、部门和地方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B. 满足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技术的要求
C. 满足单位提出的特别要求
D. 满足厂商设备或试剂的说明
E. 适合单位的工作程序


9. [单选题]合成肽的起始密码子是

A. GUA
B. ACG
C. AUG
D. UUG
E. UCG


10. [单选题]TMB在HRP作用后由无色变蓝色,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呈黄色。TMB稳定性好,显色反应过程无需避光,已成为目前ELISA应用最为广泛的底物。TMB最大吸收峰是

A. 450nm
B. 275nm
C. 403nm
D. 200nm
E. 700nm


11. [单选题]为安全输血,目前提倡

A. 实施自身输血
B. 让病人及家属自行解决
C. 向本院输血科申请
D. 放弃治疗
E. 动员病人家属开展互助献血


12. [单选题]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 进行试验前应当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中信息与受血者血标本试管标签上信息是否一致
B. 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必须能够检测出IgM和IgG型两种红细胞抗体
C. 交叉配血试验结束后应当进行核对
D. 必须由一个人完成整个试验过程
E. 不需要再次核查患者ABO血型


13. [单选题]真核生物中具引物酶活性的DNA聚合酶是

A. α
B. β
C. γ
D. δ
E. ε


14. [单选题]在病例对照试验中,选择对照的要求是

A. 未患某病的人
B.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某病的,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
C.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的疾病,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人
D. 未患某病的,其特征与病例组相同的人
E. 未患某病,与病例组具有同质的人


15. [单选题]在检验方法学的研究中,最有价值的精度是下列哪项

A. 批内精度
B. 批间精度
C. 总重复性
D. 单次重复
E. 以上均不正确


16. [单选题]下面不是献血对人身体的有益之处的是

A. 促进血液新陈代谢
B. 调节血液黏度
C. 提高红细胞供氧能力
D. 刺激骨髓造血
E. 减肥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web/rk4y8o.html
    延伸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