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志学网发布卫生2023输血技术(师)初级专业全真每日一练(10月07日)相关信息,更多卫生2023输血技术(师)初级专业全真每日一练(10月07日)的相关资讯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HBV常见的临床感染类型为( )。
  A. 急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感染 
  D. 慢性感染 
  E. 慢发感染 
 
2. [单选题]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
  A. 麻疹易感人群 
  B. 麻疹患者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 当期人口数 
 
3. [单选题]2000年7月12日ISBT会员大会(general assembly of members)通过的《献血和输血的伦理规范》目的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献血,不应让捐献者承担任何形式的压力 
  B. 限定输血医学领域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 
  C. 限定输血医学领域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和原则 
  D. 血站的建立和运行不应该以营利为基础 
  E. 献血必须以医学选择为标准,不应带有任何形式的歧视 
 
4. [单选题]关于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接触过相应病原体 
  B. 单次试验阳性不能完全证明新近感染 
  C. 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相应病原体感染 
  D. 试验阳性即有辅助诊断意义 
  E. 双份血清标本,后者抗体效价比前者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5. [单选题]血浆因子ⅩⅢ亚基抗原测定采用( )。
  A. 免疫固定电泳法 
  B. 血清电泳法 
  C. 免疫火箭电泳法 
  D. 免疫化学法 
  E. 酶联免疫法 
 
6. [单选题]母婴血型不合HDN,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换血的指征( )。
  A. 新生儿出生时Hb<120g/L,伴水肿,肝脾大 
  B. 贫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C. 血清总胆红素>242μmol/L 
  D. 早产或前一胎为严重HDN者 
  E. 严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凝血障碍致出血 
 
7. [单选题]干扰血红素合成的物质是( )。
  A. 葡萄糖 
  B. 维生素C 
  C. 氨基酸 
  D. 铅 
  E. 多肽 
 
8. [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卫生标准和要求 
  B. 血站、医疗机构可以将无偿献血的血液按比例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血制品生产单位 
  C. 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 
  D. 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可自身储血 
  E. 我国法定一次最多献血400mL 
 
9. [单选题]血液的抗凝剂--枸橼酸钠是哪一年被应用于临床输血,使临床输血治疗得到开展的
  A. 1900年 
  B. 1914年 
  C. 1916年 
  D. 1918年 
  E. 1949年 
 
10. [单选题]信息相对专一,主要功能是收集、存储、加工、预测等,技术相对简单,规模相对较大,建成后容易见到效益( )。
  A.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B.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C.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D.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E.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11. [单选题]室间质控应在下列哪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 )。
  A. 先进设备(advanced equipment) 
  B. 高级人才(advanced talents) 
  C. 室内质控 
  D. 质控试剂 
  E. 以上均正确 
 
12. [单选题]新生儿黄疸指( )。
  A. 出生1周内出现黄疸 
  B. 出生2周内出现黄疸 
  C. 出生3周内出现黄疸 
  D. 出生4周内出现黄疸 
  E. 出生30天内出现黄疸 
 
13. [单选题]参与真核DNA合成与链的延长有关的因子是( )。
  A. CDK2 
  B. PCNA 
  C. DnasB蛋白 
  D. SSB 
  E. CDK1 
 
14. [单选题]有种技术于1990年代初投入使用,能适应高通量的要求,已成为鉴定HLA基因的非常理想的方法。这种技术是下列哪一种( )。
  A. PCR-RFLP 
  B. PCR-SSOP 
  C. PCR-SBT 
  D. PCR-SSP 
  E. PCR-SSCP 
 
15. [单选题]下列哪个信息是关系到最高管理层对组织要达到目标的信息( )。
  A. 管理控制信息 
  B. 业务信息 
  C. 辅助管理信息 
  D. 反馈信息 
  E. 战略计划信息 
 
16. [单选题]目前检测血小板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分子生物学方法 
  B. 细胞培养方法 
  C. 免疫荧光技术 
  D.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实验 
  E. 单克隆抗体免疫固定血小板抗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