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天地-阴阳也,阴阳和则天清地凝,一有偏胜,遂有非常之变。人身亦一阴阳也,阴阳和则神清志宁,一有偏胜,则有不测之疴。……医者惟调其阴阳,不使有所偏胜,则郁逆自消,而神气得反其常矣。"此论见于:
A. 《素问》
B.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 《丹溪心法》
D. 《临证指南医案》
E. 《古今医鉴》
2. [单选题]女患者,29岁,带下量多5天,色黄,质粘稠,有臭味,胸闷口腻,小便黄少,舌苔黄腻,脉濡数,中医辨证为:
A. 热毒
B. 脾虚
C. 肾阳虚
D. 湿热
E. 肝经湿热
3. [单选题]最早记载用针刺方法治疗痔瘘的是:
A. 《灵枢》
B. 《伤寒杂病论》
C. 《针灸甲乙经》
D. 《针灸大成》
E. 以上均不对
4. [单选题]病死率的定义是
A. 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病人频率
B. 每十万人口中因某病死亡的频率
C. 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D. 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人数的比例
E. 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
5. [多选题]下列与营养过剩(overnutrition)有关的情况是
A. 高血糖
B. 高血压
C. 高尿酸血症
D. 夜尿过多
E. 高胰岛素血症
6. [单选题]平第3胸椎棘突下的腧穴是:
A. 厥阴俞
B. 心俞
C. 肺俞
D. 魂门
E. 督俞
7. [多选题]阴黄脾虚湿滞证的临床主症有
A. 肢软乏力
B. 面目及肌肤染黄
C. 甚则晦暗不泽
D. 口中干苦
E. 大便溏薄
8. [多选题]“寒从中生”病机,主要指的是
A. 寒邪袭表入里
B. 机体阳气虚弱,温煦功能减退
C. 恣食生冷,伤及中阳
D. 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或停滞
E. 阳气虚衰,虚寒内生
9. [多选题]关于杂病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首篇除提出治未病外,还提出了( )
A. 虚实必须异治
B. 表里当分缓急
C. 新久治分先后
D. 攻邪当随其所得
E. 表里双解